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文帝受禅,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到了四月,曹丕率领队伍继续前行,抵达了曲蠡。
此时,汉献帝察觉到众人的期望都已转向了魏国。在这样的局势下,汉献帝召集了朝中的公卿大臣和有识之士,发布诏书。诏书中说,自己在位三十二年,这期间天下动荡不安,多亏祖宗保佑,汉室才得以在危难中存续。但他观察天文现象,又了解民心所向,发现汉朝的气数已尽,而天命似乎转到了曹氏一族身上。他认为曹操(前王)已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曹丕(今王)又以高尚的品德顺应这一趋势,可见这是天命所归,历数昭然。他羡慕古代唐尧禅让天下,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美名流传千古,所以决定效仿尧帝,将帝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之后,汉献帝前往高庙祭祀,向祖宗禀告此事。接着,他派兼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的玺绶,前往魏国进行禅位仪式,并宣读册文。册文里对曹丕说:从前帝尧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又禅让给大禹,可见天命并非固定不变,只会归于有德行的人。如今汉朝国运衰落,世道混乱,到了他这一代,更是天下大乱,奸臣横行,国家几乎覆灭。多亏了魏武王曹操的神武,平定四方的祸乱,使中原得以安宁,保护了汉室宗庙。这不仅让他自己得以平安,天下百姓也都受益。现在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事业,德行昭着,正在恢复周文王、周武王的大业,彰显父亲曹操的伟大功绩。上天降下祥瑞,人和神都发出征兆,众人都认为曹丕的品德能与虞舜相比,所以让他遵循唐尧禅让的旧典,接受这皇位。并告诫曹丕要公正地秉持大道,顺从天命,好好治理天下万国。
在这禅让的背后,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左中郎将李伏向曹丕上表,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初曹操刚建立魏国时,消息传到境外,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情况。武都的李庶、姜合当时客居汉中,他们对李伏说,曹操必定会成为魏公,但不会马上称王,将来平定天下的,是魏公子桓(曹丕),这是神的旨意,曹丕会符合符谶,顺应天命登上天子之位。李伏把这些话告诉了镇南将军张鲁,张鲁询问这些说法的出处,姜合说是出自孔子玉版,还说通过这个可以预知百世之后的天子历数。一个多月后,有逃亡的人带来了相关册文,内容果然和姜合说的一样。姜合精通谶纬之学,在关右地区很有名气。张鲁虽然心系国家,但沉迷于一些奇异的道术,没能立刻领悟姜合的话。后来张鲁和李伏商议投奔谁的问题,有人想投靠西边的刘备,张鲁却愤怒地说,宁愿做魏公的奴仆,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姜合后来迎接了魏军,可惜去年在邺城病逝。李伏在朝中,一直想把这件事告诉亲近的人,但时机不成熟,不敢明说。如今曹丕即位后,祥瑞接连出现,这都是上天的旨意,十分明显。李伏觉得曹丕圣德显着,祥瑞早有预兆,这是天地的福佑,万国都信服。他一直想把姜合的预言应验之事说出来,可又怕别人说他谄媚。现在天下归心,祥瑞齐聚,他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就上表把这些事告诉了曹丕。曹丕看了表文后,让把内容公布出去,并谦虚地说,自己德行浅薄,不敢当此荣耀,认为这都是先王曹操的至德感动了神明,并非人力所能做到。
在曹丕即将接受汉献帝禅让之际,魏王的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人齐聚一堂,共同向曹丕进言。
他们恭敬地说道:“臣等仔细研读了左中郎将李伏呈上来的奏事表文,又考察了图谶和纬书里的记载,发现这些都应验了神明的旨意。回顾古代的历史,但凡圣明君主顺应天命而兴起,无不是如此。就像尧帝曾说天命在自己身上,通过观测璇玑来知晓天道;周武王还未开战,就有赤乌衔着符书降临;汉高祖刘邦起事之前,有神母显灵告知符命;汉宣帝出身低微时,树叶上就显现出预示他命运的文字;光武帝刘秀还是平民的时候,名字就已被记载在谶语之中。这一切都表明,上天要任命某位圣哲时,并不会通过言语、气味来传达,而是借助天象的变化、奇异的事物来暗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