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郑浑传,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州有郑康成,学问贯通古今,是儒生的聚集之地;北海有邴根矩,清高正直,是群士的楷模。那些将领如果向他们请教计策,研究典籍,比较强弱,燕、赵、齐、梁等国不是不强大,但最终被秦国消灭;吴、楚七国之乱不是人少,但不敢越过荥阳,何况现在德政的显赫,国家的贤良,想制造叛乱来获取不义的利益的人,一定不会互相支持,成就他们的阴谋,这是第十点。
如果这十件事稍微有些可以采纳的,就不要征兵来惊动天下,让服役的百姓,聚集起来作乱,抛弃德行,依仗人多,来轻视威严。董卓听了很高兴,任命郑泰为将军,统领各军攻打关东。有人对董卓说:“郑泰足智多谋,而且和山东的人勾结,现在给他兵马,让他去投奔他的同党,我私下里为明公担心。”
董卓收回了他的兵马,留下他担任议郎。后来他又和王允一起谋划共同诛杀董卓,郑泰从武关脱身,向东逃走。后来将军袁术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他还没有到任,就死在途中,当时41岁。
郑浑带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袁术对他以宾客的礼节相待,非常优厚。郑浑知道袁术必定会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他和郑泰关系很好,郑浑就渡过长江投奔华歆。曹操听说他行为端正,就征召他担任属官,后来又升任下蔡长、邵陵令。当时天下还没有平定,百姓都轻浮好动,不考虑生产;他们生了孩子,没有能力养活,大多都不抚养。郑浑到任后,没收了百姓的渔猎工具,督促他们耕种和养蚕,又开辟了稻田,加重了不抚养孩子的处罚。百姓最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富足,都能抚养孩子;他们生的男孩女孩,大多用郑来命名。郑浑被征召为丞相属官,后来升任左冯翊。
当时梁兴等人抢劫了五千多户官吏和百姓,成为盗贼,各县都无法抵御,都非常害怕,都寄居在郡城之下。议事的人都认为应该迁移到险要的地方,郑浑说:“梁兴等人已经被打败,逃窜到山里。虽然有跟随他们的人,但大多是被胁迫的。现在应该广泛开辟投降的道路,宣扬恩德和信义。然而却依靠险要地势自我防守,这是显示软弱。”
于是他聚集官吏和百姓,修筑城墙,做好防守的准备。接着他发动百姓驱逐盗贼,明确赏罚,和他们约定誓言,他们所得到的战利品,十分之七用来奖赏。百姓非常高兴,都愿意去捕捉盗贼,缴获了很多妇女和财物。盗贼中失去妻子儿女的人,都回来请求投降。郑浑责备他们得到别人的妇女,然后才把他们的妻子儿女还给他们,于是盗贼们互相抢劫,团伙离散。郑浑又派遣有恩德和信义的官吏和百姓,到山谷中去宣传,出来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于是他让各县的长官各自回到原来的治所去安抚百姓。
梁兴等人害怕了,带着剩下的部众聚集在鄜城。曹操派夏侯渊来协助郡里攻打他们,郑浑率领官吏和百姓首先登城,斩杀了梁兴及其同党。又有盗贼靳富等人,胁迫夏阳长、邵陵令和他们的官吏百姓进入硙山,郑浑又讨伐并打败了靳富等人,俘获了两位县令,带着他们所掠夺的人返回。还有一个叫赵青龙的人,杀了左内史程休,郑浑听说后,派壮士砍下了他的头。前后共有四千多户百姓归附,从此山中的盗贼都被平定,百姓安居乐业。郑浑转任上党太守。
曹操征讨汉中时,任命郑浑为京兆尹。郑浑认为百姓刚刚聚集在一起,就制定了迁移居住的办法,让那些重复居住的人和单身的人住在一起,温和诚实的人和孤寡老人住在一起,鼓励百姓努力种田,明确禁令,以发现奸邪的人。从此百姓安心种田,盗贼也停止了活动。等到大军进入汉中,他运送军粮的成绩最为突出。他又派百姓到汉中种田,没有人逃跑。曹操更加赞赏他,他又回到朝廷担任丞相属官。
曹丕即位后,他担任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后来又担任阳平、沛郡两个郡的太守。这两个郡地势低洼潮湿,经常遭受水涝,百姓饥饿贫困。郑浑在萧县、相县的边界,修建水坝,开垦稻田。郡里的人都认为这样做不方便,郑浑说:“地势低洼,适合灌溉,最终会有鱼和稻谷长久的利益,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根本。”于是他亲自带领官吏和百姓,修建水利设施,一个冬天就全部完成。
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每亩产量逐年增加,租税收入是平常的两倍,百姓依靠这个得到好处,刻在石头上歌颂他,称为郑陂。他又转任山阳、魏郡太守,治理的方法和以前一样。又因为郡里百姓苦于缺乏木材,就督促百姓种植榆树作为篱笆,并且多种植五种果树;榆树都长成了篱笆,五种果树也果实累累。进入魏郡境内,村落整齐划一,百姓得到了足够的财物,生活富足。明帝听说后,下诏称赞他,并且通告天下,升任他为将作大匠。
郑浑清廉朴素,一心为公,妻子儿女都免不了挨饿受冻。他去世后,任命他的儿子郑崇为郎中。据《晋阳秋》记载:郑泰的儿子郑袤,字林叔。郑泰和华歆、荀攸关系很好。华歆、荀攸见到郑袤后说:“郑公业不会灭亡了。”郑袤最初担任临淄侯文学,后来逐渐升任到光禄大夫。泰始七年,任命郑袤为司空,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最后死在家中。他的儿子郑默,字思玄。据《晋诸公赞》记载:郑默谨守家业,以质朴着称,官至太常。郑默的弟弟郑质、郑舒、郑诩,都担任过卿。郑默的儿子郑球,清正耿直,有见识,担任过尚书右仆射、主管选拔官员的职务。郑球的弟弟郑豫,担任过尚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