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西征马超,白话三国志,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战后,诸将心中疑惑,有人问曹操:“起初,敌军据守潼关,渭北道路空虚,您为什么不直接从河东攻打冯翊,反而在潼关与敌军僵持,过了很久才北渡黄河呢?”曹操解释道:“敌军据守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敌军必然会分兵把守各个渡口,那么西河就难以渡过了。所以我故意用重兵逼近潼关,敌军果然调集全部兵力在南面防守,西河的防备因此空虚,徐晃、朱灵二位将军才能顺利占据西河。之后我军再北渡黄河,敌军无法与我们争夺西河,就是因为有二位将军在西河的军队。我们用车辆连接起来,树立栅栏,修筑甬道向南进军,(臣松之考证:汉高祖二年,与楚军在荥阳京、索之间交战,修筑甬道连接黄河,以便获取敖仓的粮食。应劭解释说:“修筑垣墙就像街巷一样,是为了防止敌人劫掠辎重。”如今魏武帝曹操没有修筑垣墙,只是用车辆连接、树立栅栏来抵御敌人。)这样既能保证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又能向敌军示弱。渡过渭水后,我们修筑坚固的营垒,敌军来攻也不出战,就是为了让他们骄傲轻敌,所以敌军才不修筑营垒,反而请求割地求和。我假意答应他们,就是为了顺从他们的心意,让他们放松警惕,不再防备。而我们则积蓄士兵的力量,一旦发起攻击,就如同迅雷不及掩耳,用兵的变化,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起初,每有一支敌军前来集结,曹操就面露喜色。敌军被打败后,诸将询问其中的缘由。曹操回答说:“关中地区地域辽阔,如果敌军各自凭借险阻据守,我们征讨他们,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平定。如今他们都聚集到了一起,虽然人数众多,但内部并不团结,没有一个统一的主帅,我们一举就能将他们消灭,相比之下,这样反而更容易建功,所以我才高兴。”
建安十六年冬十月,曹操率军从长安出发,向北征讨杨秋,将其围困在安定。杨秋见曹操大军压境,自知无力抵抗,便选择投降。曹操为了安抚杨秋及其部众,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留下来安抚当地百姓。(《魏略》记载,杨秋在黄初年间升迁为讨寇将军,被授予特进的职位,封临泾侯,最终得以善终。)十二月,曹操从安定班师回朝,留下夏侯渊屯守长安。
建安十七年春正月,曹操回到邺城。天子为了表彰曹操的功绩,特命他朝拜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名,入朝时不必小步快走,可以佩剑穿鞋上殿,待遇如同当年的萧何一样。马超的残余势力梁兴等人屯驻在蓝田,曹操派夏侯渊前去攻打,成功将其平定。为了扩充魏郡的势力范围,曹操割取了河内郡的荡阴、朝歌、林虑,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郡的瘿陶、曲周、南和,广平郡的任城,赵国的襄国、邯郸、易阳等地,并入魏郡。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再次出征,讨伐孙权。
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大军进军濡须口,一举攻破孙权在江西的营寨,俘获了孙权的都督公孙阳,随后率军返回。此时,天子下诏合并十四州,恢复为九州。夏四月,曹操回到邺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