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袁绍的权谋与霸业之路,白话三国志,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袁绍获封渤海太守后,并未满足于这一方之地。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匡扶汉室、铲除董卓的志向,很快便在渤海起兵,准备与董卓展开一场生死较量,这段事迹在《魏书·武帝纪》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袁绍自封为车骑将军,凭借着袁家的威名和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了各路反董势力的盟主。在起兵之初,他与冀州牧韩馥商议,想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他们认为,现任皇帝已被董卓掌控,成为了董卓的傀儡,而刘虞素有贤名,若能拥立他为帝,便可名正言顺地讨伐董卓,重振汉室。于是,袁绍派遣使者带着奏表前往幽州,向刘虞表明了他们的意图。然而,刘虞为人谨慎,深知此举风险巨大,一旦称帝,必然会陷入政治漩涡,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坚决不敢接受。
就在袁绍谋划着讨伐董卓之时,韩馥的冀州却遭遇了危机。韩馥的军队在安平与公孙瓒交战,结果惨遭失败。公孙瓒此人野心勃勃,他借着战胜的余威,率领大军长驱直入,进入冀州境内。表面上,公孙瓒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实际上却暗藏私心,企图趁机夺取冀州。韩馥察觉到了公孙瓒的意图,心中惶恐不安,整日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危局。
此时,袁绍的谋士逢纪向他献策:“将军您想要成就大业,却总是依赖他人的资助,若不占据一个州作为根基,很难保全自己。”袁绍听后,无奈地说道:“我也知道冀州的重要性,可冀州兵强马壮,而我们的士兵却饥饿困乏。如果贸然攻打冀州,恐怕难以成功,到时候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了。”逢纪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将军可以派人联系公孙瓒,引导他南下攻打冀州。公孙瓒必定会来,到时候韩馥肯定会感到恐惧。我们再派人去劝说韩馥,向他陈说利害关系,韩馥胆小怕事,说不定会主动让出冀州,这样您就可以顺势占据冀州了。”袁绍觉得此计甚妙,便采纳了逢纪的建议,派人联系公孙瓒。果然,公孙瓒收到消息后,立刻率军南下,向冀州进发。
恰逢此时,董卓见局势不妙,挟持着天子西迁入关。袁绍便率领军队回到延津,准备寻找新的机会。而韩馥面对公孙瓒的大军压境,心中更加慌乱。袁绍趁机派陈留高干、颍川荀谌等人去劝说韩馥:“公孙瓒乘胜南下,各郡纷纷响应,袁车骑也率军东进,他们的意图难以揣测,我们实在为将军您感到担忧啊!”韩馥焦急地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才好呢?”荀谌回答道:“公孙瓒率领着燕、代之地的精锐士卒,锋芒无人能挡。袁绍也是当世豪杰,他必定不会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如果这两位豪杰在城下交战,冀州的危亡就在旦夕之间。袁氏家族与将军您本就有旧交,而且还是同盟。如今为将军着想,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后,公孙瓒就无法与他抗衡,袁绍肯定会对将军感恩戴德。冀州落入自己的亲朋好友手中,将军既能获得让贤的美名,又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就像泰山一样稳固。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了!”
韩馥向来胆小怯懦,听了荀谌的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心动了。然而,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却坚决反对。耿武劝说道:“冀州虽然地处偏远,但我们拥有百万大军,粮食也足够支撑十年。袁绍不过是个孤家寡人,军队穷困潦倒,一直仰仗着我们的接济,就如同婴儿在我们的手掌之上,只要断绝他的粮草,他立刻就会饿死。将军为何要把冀州让给他呢?”韩馥却摇摇头说:“我曾是袁氏的旧部,而且论才能我也比不上本初。衡量自己的德行,主动让贤,这是古人所推崇的。你们为何要反对呢?”从事赵浮、程奂也请求率领军队抵抗袁绍,韩馥却依旧不听。
当时,韩馥派都督从事赵浮、程奂率领一万张强弩屯驻在河阳。赵浮、程奂得知韩馥想要把冀州让给袁绍,急忙从孟津日夜兼程赶来。此时袁绍的军队还在朝歌清水口,赵浮等人率领着数百艘战船、一万多人马,整肃军队,击鼓鸣号,在夜里经过袁绍的营地。袁绍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厌恶。赵浮等人赶到后,对韩馥说:“袁本初的军队粮草匮乏,士兵们都已经人心涣散。虽然他新收了张杨、於扶罗等人,但这些人也不会真心为他效力,根本不足为惧。我们请求率领现有兵力去抵抗袁绍,不出十天,他的军队必然会土崩瓦解。将军您只需安心等待,高枕无忧即可!”可韩馥还是不听他们的建议,最终决定让出冀州。他辞去冀州牧的职位,搬到赵忠的旧宅居住,还派儿子带着冀州的印绶,前往黎阳送给袁绍。就这样,袁绍顺利地成为了冀州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重要根据地,为他日后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