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袁曹官渡对决,白话三国志,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太尉杨彪,历任三公,地位极高,曹操却因为一点小事,就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对他严刑拷打,各种酷刑都用上了,完全不顾国家的宪章。议郎赵彦,忠诚进谏,他的建议本可采纳,天子也听取了他的意见,对他加以赏赐。曹操却想要独揽大权,杜绝言路,擅自将赵彦抓捕杀害,都不等待朝廷的批复。
“梁孝王是先帝的同母弟弟,他的陵墓尊贵显耀,周边的松柏桑梓,本应恭敬对待。曹操却率领将校吏士亲自发掘陵墓,打开棺椁,暴露尸体,抢夺金宝,让朝廷伤心流泪,士民悲痛万分。他还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到之处,陵墓被破坏,尸骨暴露在外。他身为三公,却做出桀骜不驯的强盗行径,危害国家,虐待百姓,连鬼神都深受其害。
“再加上他施行的政令苛刻残忍,各种禁令相互交错,道路上布满了罗网和陷阱,百姓们举手就会触碰到罗网,动脚就会陷入陷阱。因此,兖州、豫州的百姓生活困苦,都城的百姓也怨声载道。纵观古今书籍,记载的贪婪残暴、无道的臣子,曹操是最过分的。
“我本在讨伐外部的奸贼,还没来得及整顿军队,对曹操一直容忍,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可曹操却狼子野心,暗藏祸心,想要削弱汉室,除掉朝中正直的大臣,成为一方枭雄。去年我北伐公孙瓒,公孙瓒顽强抵抗,我围攻了一年才将他击败。曹操却趁我还未攻破公孙瓒,暗中与公孙瓒勾结,想要袭击我军。他率领军队来到黄河边,准备渡河。幸好他的使者被发现,公孙瓒也被我消灭,这才让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如今曹操屯据敖仓,凭借黄河天险固守,就像螳螂挥动着斧头,想要阻挡大车前进一样不自量力。我袁绍奉汉朝的威灵,横扫天下,拥有百万雄师,千群胡骑,将士们都有中黄伯、夏育、乌获那样的才能,手持良弓劲弩。并州的军队越过太行山,青州的军队渡过济水、漯水,大军从黄河上正面进攻,荆州的军队从宛城、叶县出兵,牵制曹操的后方。我们的军队如雷霆般迅猛,如猛虎般威风,一起向曹操的营地进发,就像举着火把焚烧飞蓬,用沧海之水浇灭炭火,曹操怎么可能不被消灭呢?
“如今汉朝国运衰落,纲纪废弛。曹操用七百精兵包围宫阙,表面上说是护卫天子,实际上是拘禁天子,我担心他会篡逆,如今正是忠臣肝脑涂地、烈士建功立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努力啊!”这篇檄文,便是陈琳的杰作,一时间传遍四方,也拉开了袁绍与曹操之间大战的序幕,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爆发。
袁绍整顿兵马,一路浩浩荡荡地进军黎阳。抵达黎阳后,他派遣颜良前往白马,攻打曹操的部将刘延。沮授深知颜良的性格缺陷,赶忙劝谏袁绍:“颜良性情狭隘急躁,虽然作战勇猛,但不可单独委以重任。”袁绍却满不在乎,根本不听沮授的劝告。
曹操得知刘延被困,立刻率军前去救援。在战场上,曹操与颜良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曹操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术灵活,一番苦战之后,成功击败颜良,并将其斩杀。这一消息传来,袁绍的军队顿时人心惶惶。
袁绍得知颜良被杀,心中大怒,决定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在延津南面安营扎寨。他派刘备、文丑向曹操挑战,试图挽回颜面。曹操早有准备,再次指挥军队迎战。双方短兵相接,曹操的军队在战场上奋勇厮杀,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又一次取得胜利,文丑也在这场战斗中被斩杀。曹操乘胜追击,再次出击,还擒获了袁绍的大将。这连续的失利,让袁绍的军队士气大受打击,军中一片震动。
袁绍准备渡过黄河时,沮授再次进谏:“战争的胜负变化莫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如今应该先在延津屯兵,再分兵前往官渡。如果能够取胜,再全军渡河也不晚;要是遭遇困难,大军也能及时撤回。”袁绍依旧固执己见,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沮授望着滔滔黄河水,叹息道:“主上骄傲自满,臣下又只想着邀功,悠悠黄河啊,我恐怕这次一去就回不来了!”他心中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充满忧虑,加上身体不适,便以生病为由辞去军职。袁绍心中恼怒,便将沮授所部的兵马都划归郭图统领。
曹操退回官渡后,沮授又向袁绍献策:“我们北方的军队人数众多,但在果敢勇猛方面比不上南方的军队;南方军队粮食储备不足,物资财富也比不上我们北方。南方军队利于速战速决,而我们北方军队则适合打持久战。我们应该稳扎稳打,拖延时间,消耗敌军。”袁绍却认为曹操已经多次击败自己,此时若不速战速决,更待何时,依旧不听沮授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