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 夏侯惇忠勇传,白话三国志,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历史的长河中,夏侯惇,这位出身于沛国谯地的英雄人物,字元让,他的血脉中流淌着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英勇基因。时光回溯至他十四岁那年,彼时的夏侯惇满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学堂的大门。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对老师敬重有加,可当听闻有人竟敢公然侮辱自己的恩师时,年轻的夏侯惇心中那股刚猛激烈的热血瞬间被点燃。只见他怒目圆睁,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拔剑相向,手刃了那名亵渎师长的狂徒。此等果敢决绝的举动,让他在当地声名大噪,人们纷纷传颂着他为维护师道尊严不惜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烈气”之名自此不胫而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曹操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振臂一呼,举起义旗,踏上了逐鹿中原的征程。夏侯惇毫不犹豫地追随在曹操身边,从一开始便担任裨将一职,如同曹操麾下的一把利刃,随着曹操四处征伐,南征北战,在沙场上屡立战功。后来,曹操被朝廷任命为奋武将军,他对夏侯惇的能力和忠诚深信不疑,委以司马重任。夏侯惇奉命单独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屯驻在战略要地白马,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将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久之后,他又因战功卓着,晋升为折冲校尉,并兼任东郡太守,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
在曹操征伐陶谦期间,后方局势却陡然生变。张邈这个曾经的盟友,在利益的驱使下,背叛了曹操,大开城门迎接吕布的军队入城。当时,曹操的家眷都安置在鄄城,情况万分危急。夏侯惇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顾不上自身安危,当机立断,亲率一支轻装部队,马不停蹄地奔赴鄄城救援。在途中,他们与吕布的军队狭路相逢。夏侯惇毫不畏惧,果断下令迎敌,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夏侯惇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拼死抵抗。但吕布军队来势汹汹,夏侯惇的军队渐渐陷入劣势,吕布见状,便率军退回濮阳。然而,吕布并未就此罢休,他趁夏侯惇军队立足未稳,发动奇袭,成功夺取了夏侯惇军队的辎重物资,这无疑给夏侯惇的军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更糟糕的是,吕布为了进一步打击夏侯惇,使出了阴险的一招。他派部将佯装投降,混入夏侯惇军中。这些伪装者趁其不备,突然发难,成功劫持了夏侯惇。他们手持利刃,架在夏侯惇的脖子上,向他索要大量珍贵财物,否则便要取他性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夏侯惇军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士兵们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整个军营弥漫着一股紧张而恐惧的气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夏侯惇的部将韩浩挺身而出。他深知此时必须冷静应对,稳定军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韩浩迅速调集士兵,亲自率领他们严守夏侯惇营帐的大门,同时以威严的声音召集军中各级将吏。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大声命令道:“所有人务必各守岗位,按兵不动!违令者斩!”在韩浩的威慑下,原本慌乱的将士们逐渐冷静下来,各营秩序也渐渐恢复正常。
随后,韩浩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夏侯惇被劫持之处。他怒视着劫持者,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胆大包天的恶贼,竟敢劫持大将军,简直是罪大恶极!难道你们还妄想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活命吗?我韩浩奉主公之命,前来讨伐贼寇,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岂会因为大将军一人的安危,就对你们这些逆贼妥协纵容!”说着,韩浩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转过头,看着被劫持的夏侯惇,痛心疾首地说道:“将军,国法如山,我们身为军人,必须扞卫国法的尊严,哪怕牺牲一切!”紧接着,韩浩毫不犹豫地催促士兵们向劫持者发起攻击。劫持者见韩浩如此坚决,毫无惧色,顿时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叩头求饶,嘴里不停地说着:“我们只是一时糊涂,想要些钱财离开这里,饶了我们吧!”但韩浩不为所动,他义正言辞地历数劫持者的罪行,随后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斩杀。就这样,夏侯惇在韩浩的英勇营救下,成功脱险。
曹操得知此事后,对韩浩的果敢和忠诚赞叹不已,他感慨地说道:“韩浩啊,你这次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足以成为后世永远遵循的法则!”于是,曹操当机立断,颁布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若再有劫持人质的情况发生,全军将士务必对劫持者予以坚决攻击,无需顾虑人质的安危。这道命令下达后,劫持人质的恶劣行为在军中逐渐绝迹,军队的纪律和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孙盛曾对此事评论道:据《光武纪》记载,建武九年,盗贼劫持了阴贵人的母亲和弟弟。当时的官吏因受到不能拘禁人质逼迫盗贼的限制,盗贼最终残忍地杀害了人质。由此可见,合力攻击劫持者本就是古代的制度。然而,自汉安帝、汉顺帝之后,政治教化逐渐衰败,社会秩序日益混乱,劫持人质的现象愈发猖獗,连王公贵族都难以幸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官员却无人能够严格执行国法,致使此类恶行屡禁不止。直到韩浩此次果断斩杀劫持者,才重新树立了国法的威严,曹操也因此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
曹操从徐州回师后,夏侯惇继续追随他的脚步,参与征讨吕布的战役。在战场上,夏侯惇一如既往地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然而,战争的残酷总是让人始料未及。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支流箭如鬼魅般飞来,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夏侯惇惨叫一声,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脸颊,但他依然顽强地坚持战斗,直到战斗结束。(《魏略》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时夏侯渊与夏侯惇同为军中大将,军中将士们私下里戏称夏侯惇为“盲夏侯”。夏侯惇听闻这个称呼后,心中十分不悦。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那只失明的左眼,他都会想起战场上的伤痛,愤怒和无奈之情涌上心头,忍不住将手中的镜子狠狠地摔在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