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孔融抗曹,白话三国志,诗韵拾梦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操生性猜忌,对于难以容忍的人绝不留情,鲁国人孔融便是其中之一。(孔融,字文举。《续汉书》记载: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高祖父孔尚,曾任钜鹿太守;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当时,河南尹李膺声望极高,他命令门下严格筛选来访宾客,若非当世英才贤士或世代通家的子孙,一概不予接见。孔融十多岁时,想见识李膺的为人,便来到李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君世代通家的子孙。”李膺接见了孔融,问道:“您的祖父或父亲,曾经与我有交往吗?”孔融答道:“正是。我的先祖孔子与您的先祖老子(李耳),德行与道义相当,互为师友,那么我与您便是累世通家了。”在座的众人都对孔融的机敏感到惊奇,纷纷赞叹:“真是个与众不同的童子!”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到场,有人将此事告诉了他,陈炜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立刻回应道:“照您这么说,难道您小时候很聪明吗?”李膺大笑,回头对孔融说:“你长大后,必定能成为栋梁之材。”
山阳人张俭,因刚正不阿被中常侍侯览怨恨。侯览于是伪造文书,下令州郡逮捕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兄长孔褒是旧交,逃亡时投奔孔褒。恰巧孔褒外出,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见他年幼,便没有告知自己的处境。孔融看出张俭是位长者,面露窘迫之态,便说道:“难道我不能为您提供庇护吗?”于是将张俭留下藏匿在家中。
后来事情泄露,国相以下的官员秘密赶来搜捕,张俭得以逃脱,孔融和孔褒则立刻被逮捕入狱。孔融说:“收留藏匿张俭的是我,罪责在我,我应当受罚。”孔褒说:“他是来投奔我的,这是我的过错,与弟弟无关,我应当承担罪责。”兄弟俩争相赴死,郡县官员难以决断,于是向上级请示。朝廷下诏,判定孔褒有罪。孔融因此名声震动远近,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居延并列,以才华出众成为后辈中的领袖。
孔融在理论辨析和条理逻辑上虽不及居延等人,但他的超逸才华和宏阔学识却远超众人。
孔融被司徒、大将军举荐为高第,多次升迁后担任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当时年仅三十八岁。他到任时,北海刚经历黄巾军之乱,一片残破。孔融着手修复城邑,尊崇学校教育,设立各级学府,大力举荐贤才,表彰儒士。他任命彭璆为“方正”,邴原为“有道”,王修为“孝廉”;还特别下令在高密县为郑玄设立一个乡,命名为“郑公乡”。对于本郡中无后嗣的人,以及四方客死当地的游士,孔融都提供棺木妥善安葬。郡人甄子然以孝行闻名,却早早去世,孔融深以为憾,便下令让他的牌位配享县社。他礼遇贤才的举动竟到了如此地步。
在北海任职六年期间,刘备上表举荐孔融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孔融被征召回朝担任将作大匠,后又升任少府。每次朝会讨论国事时,他总是主掌议题的核心人物,其他卿大夫不过挂名附和而已。
据《司马彪九州春秋》记载,孔融在北海时,自认为才智卓越、远超世人,是天赋异禀的命世之才,当时的豪杰都比不上他。他胸怀大志,甚至想整军经武、炫耀兵威,与天下贤才一争功业,打算在海岱地区奠定根基,不愿像普通郡守那样庸庸碌碌,只知道侍奉上级、应付官场应酬。
然而,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偏好标新立异之人,都是些轻佻浮躁的才子。对于通晓古事的高士,他表面上假意恭敬,礼仪虽周全,却从不与他们讨论治国大事。比如对高密郑玄,他尊称“郑公”,行子孙之礼,但一涉及高谈阔论的教令,就堆满官署,虽然文辞温雅可赏,实际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他虽能搭建制度框架,自身治理却疏忽大意:租赋征收多有拖延,甚至一时暴怒斩杀了五部督邮。奸民与污吏勾结,在街市上胡作非为,他也无力整治。
幽州的一支精锐部队发生叛乱,流窜到徐州,突然兵临城下,全城百姓惊恐万分。孔融竟只身出城游说,暂时稳住了叛军的异心。他随后与别校密谋趁夜偷袭幽州军,取得胜利并收编了全部人马。但没过多久,这些降卒又再次叛逃。
后来黄巾军逼近,孔融却大喝美酒,亲自上马,率军到氵来水河畔抵御。敌军命令先头部队与孔融正面相持,两翼则直接渡河,直扑他的治所城池。城防崩溃后,孔融无法入城,逃到南县,身边的部下也逐渐叛离。多年来屡遭挫败,事事无成,最终连辖境都无法保全,只能弃郡逃亡。
此后他辗转到徐州,以北海相的身份兼任青州刺史,治所设在郡北部边陲。他企图依附山东势力,外联辽东,凭借骑兵优势建立根基,却始终孤立一隅,无人响应。当时曹操、袁绍、公孙瓒各成派系、相互呼应,而孔融手下士兵不足数百,粮草不到万斛。他却将善于诡辩的小人王子法、刘孔慈视为心腹,而把清隽有才的左丞祖、刘义逊等士人仅当作座上客,还说这些人代表民望,不可失去。左丞祖劝孔融归附强国以求自保,孔融不仅不听,反而将他杀害,刘义逊见状也失望离去。
最终孔融遭到袁谭进攻,从春到夏,城池狭小而敌军众多,飞箭如雨点般密集。但孔融仍凭靠桌案安坐,像往常一样读书论辩。直到城池陷落、众人逃散,他才只身逃往山东,妻儿老小都被袁谭俘虏。据《张璠汉纪》记载,孔融在北海任职八年,最终仅能保全自身性命。
汉献帝初定都许昌时,孔融认为应大致遵循旧制,划定王畿范围,将司隶所管辖的区域定为千里封土,并引荐公卿大臣上书陈述此议。但当时天下刚经历战乱,曹操与袁绍的势力尚未分明,孔融的建议显然不合时宜。
孔融天性率直爽朗,常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对曹操多有轻慢侮慢之举。曹操颁布禁酒令,孔融却写信调侃道:“天上有酒旗星,地上有酒泉郡,人有饮酒的美德,所以尧不喝千钟酒,无法成就圣人之名。何况夏桀、商纣因美色亡国,如今却不禁止婚姻。”曹操表面宽容,内心却深为不满。御史大夫郗虑揣摩到曹操的心意,便借法令免去了孔融的官职。一年多后,孔融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尽管他居家失势,家中却每日宾客盈门。他爱惜人才、喜好饮酒,常感叹道:“只要座上宾客常满,杯中美酒不空,我就没有忧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