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的开始
子曰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新的开始,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笔趣阁,子曰星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发后,村中老党员实名举报。
蜂窝平台顿时炸开了锅。
“共田合同造假,这还了得?”
“谁来审查?我们还敢不敢信平台的合约模板了?”
“西河这不是制度试错,是玩明的——欺上瞒下、自我谋利!”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举报事件直接上了市里平台协调办的通报简报。
有人在背后搅局的迹象,愈发明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村级违规,是平台信用根基遭到挑战。”
陈鹏飞没开会,也没回群消息,只做了一件事:
亲自带队,进西河村。
这场“制度巡视”,是蜂窝平台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现场问责。
陈鹏飞一进村,就走到议事广场,在一块没拆掉的旧公告栏前停住。
那是一年前平台帮他们建的第一块共议公示板,如今却贴着一张泛黄模糊的打印纸,连边框都卷了起来。
他抬头看着,语气平静:
“制度贴在这儿,不是让你们用来应付的。”
村支书老刘低头不语。
村民们远远围着,不敢靠近,却又想听清他说了什么。
陈鹏飞看着那群人,一字一句道:
“咱不是来查账本的,也不是来问你谁签了谁没签。我只问一句:你们敢不敢,把这份合同拿出来,当众念一遍?”
“谁念出来,谁就负责。”
全场死寂。
半晌,一个中年女人拎着个蛇皮袋走出来,声音发抖:
“我念——我家那块地就签了这合同,但合同原稿不是这个版本。”
她从袋子里翻出原始复印件,上头明确写着:“五年租期,期满后另议。”
陈鹏飞接过纸,点头:“你愿意把这纸复印一份,交给平台存档吗?”
“愿意!”女人眼圈红了。
“那你就是这起纠纷的第一名制度见证人。”
接着,他环视全场,沉声开口:
“今天开始,蜂窝平台将建立**‘制度证人机制’**。”
“不是所有村民都要懂制度,但你得知道你签了什么,你有权复印、有权质疑、有权保留副本。”
“所有共议制度合同,必须由至少一位村民见证签名,独立备案一份进入平台‘村民私档库’。”
“谁敢动这些档案,谁就等着在平台上永久挂名。”
说完,他抬手撕下那张假公告,现场拍照上传平台首页:
“平台清退提醒:西河村暂停协作积分,制度评级降级,整改期三个月,期间不得接入调工调种流转。”
村支书老刘哆嗦了一下,刚想说话,被陈鹏飞盯住:
“别说你不知道,这就是你的制度试卷,交上来了——平台判不及格。”
这句话落地,全平台群震动。
“说清楚、讲白了、敢问责,这才像个平台!”
“陈家村不再当主持人,可关键时候,这板子还是他们敢打!”
“支持‘制度证人库’,我们村马上设!”
当晚,“制度证人机制”临时条例通过全体节点表决,五小时后上线。
而西河村,也成为蜂窝网络内第一批被“限权”但“仍可自救”的整改村。
他们的积分被冻结、交易权限暂停,但仍然可以提交“整改议程”。
陈鹏飞说得明白:“不是要把你们踢出去,是要让你们知道留下来要付出代价。”
这才是真正的“软惩罚”,制度层面的“社会性斥责”。
……
第三天早上,平台首页更新:
【制度证人机制试运行首日,已有17个村完成备案上传】
【龙虎村张玉英提议设立“村民签约培训周”获得高票通过】
【岭南片区8村组建‘制度自证互审团’,将试运行月度抽查】
平台评论区火热:
“咱不是搞个样子了,这是搞真格的。”
“谁再玩花活,等着全网曝光吧。”
“一个制度,能查、能改、能骂、能救,这就有了真生命。”
而此时,陈鹏飞站在老祠堂外,望着远处山头,心头却不是轻松。
他知道,这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