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普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嘴贱,妙厨,须弥普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上回尝过味道,确实是顶好的荔浦芋头。
开了春,芋头自然也不禁放,最好快些吃掉。
既如此,不如拿芋头跟肉做个菜。
考虑到成本合适,再要吃起来方便,不用吐骨头去壳什么的,猪依旧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猪肉、芋头。
宋妙想到了一个南边年节时候的压桌菜:芋头扣肉。
这个菜的食材特别重要,先要选好肉,最好是真正五花肉,肥、瘦、肥、瘦层层交叠,至少也要有五层,才有脸自称为五花。
再要挑好芋头,上选自然是荔浦芋头。
还要配一个极香的料汁——里头顶顶要紧是料汁里要下一料广南腐乳。
此时大魏各地都有腐乳,但广南的腐乳味道却与别地味道不同,块状更小,质地软滑,表面酵出一层半透明的胶状——这一层奇香,里头则是咸香而不齁,鲜味十足,回味绵长。
有了这三样,再把握好火候,便能做得十分出彩。
虽只是添菜,定了大菜,这扣肉里头五花到底是有些肥腻,当还要加一个解腻佐菜。
正好今次学生们送来了两袋桃子,酸是酸,但也有好处,非常脆,而且是硬脆。
后院现成就种了一角紫苏,另又有一片薄荷,天一暖,满地都茎叶乱爬,叶子虽然又小又嫩,香味比不上夏天时候,但也勉强已经能用了。
桃子、紫苏都有,只要补点仔姜,就能做桃子紫苏姜,酸甜开胃,微微辣,丝丝咸,脆生生,正好佐饭。
得了这两个添菜,哪怕太学的膳房实在敷衍,他们应当也是能送进去两碗大饭,几只炊饼,足可以吃得饱,又吃得好的,不至于太亏待了。
计划妥当,宋妙顺手就把那酸桃子给洗净切了片,又下盐去先腌着,再去得后院,薅了一大片紫苏,把成形的叶片都摘了下来,拿水洗了晾放。
趁着天色还有些半明,她取了灯笼,预备出门买些仔姜回来。
然则刚锁好门,还没走几步,宋妙就见得对面迎过来两个人。
那两人一前一后,各走各的,互相也不搭话,但听得宋妙关门动静,又见她提了灯笼走来,顿时便似老鼠见了猫似的,纷纷躲到路边,唯恐真正打上照面。
天色半黑,自然是看不太清对面人相貌的,只能勉强辨认出是两个男子,不知年龄。
这两人一个中等身量,另一个却很瘦,也很矮。
两人穿着都寻常。
宋妙只扫了一眼,没有盯看对方的脸,提着灯笼就走了。
她走了挺远,才听得二人在后头敲门,又低声说话,像是在自报姓名。
敲的是宋家对面那扇门。
方才家里吵了半天,又打又闹的,对面那宅子却全无反应,大门也关得死紧,此时二人去拍门,声音不大,动作也小,却是一下子就敲开了,很快闪了进去。
那门立时又关了。
宋妙回头,又看了那门一眼,心中暗暗又算了时辰。
早、晚她都撞到过人进去了。
但这些个大白天,却几乎没见过那屋子里进出过人。
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难道有后门?还是尽躲着人了?
正想着,她已是出了巷子,又走了一条街,到了大街街口。
此时自然正事要紧。
天都暗了,菜坊也未必还开,幸而街口有一户人家是专卖各色酸腌菜的。
宋妙上前一问,果然这铺子里仍有新鲜仔姜,便加了几个钱,买了几大块。
等她返身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尽黑。
对面那宅子暗黑一片,远远望去,一点灯火也无,好似没有住人一般,但是走得近了,靠近大门处仔细去听,里头吵闹声起起伏伏,不绝于耳。
宋妙没有在门口多做停留,确认妥当,就回了家,这一次却是仔细锁了门,又把那推车拉过来堵在门后,再支好了顶门棍。
来回这一趟,那桃子已经被盐杀出了不少水,这水乃是桃水,桃香十足,正正好用,趁着此时,把那晾干的紫苏叶切分几下,又把新买的仔姜切了片,两者合在一起拧皱出汁——那汁深紫红色,足有小半盆——再一闻,盆中都是紫苏香气,另又有嫩姜香味。
和着这汁水,搭了白醋、浙醋、绵白糖进去,同桃子片拌匀了泡着,盖了盖防虫蚁,便不用再管,只等明日就是。
当夜,宋妙没有回房休息,而是拖了一张瘸了一脚的藤椅出来,把那椅子脚垫好,铺了褥子,直接睡在的正堂——那菜刀架就放在一旁地上,如若有事,立时就能伸手取刀。
所幸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宋妙就出门去了肉坊。
她找了好几个肉档,趁着时间早,挑出了今日肉坊里最漂亮的半扇五花肉。
这是下五花,位于猪的肚腹,比之一般只有三层的上五花层次更多,比例也更好,虽达不到十层,也有肥瘦足足八层,拿手一按,柔软、弹性十足,哪怕不弄什么复杂做法,白水煮了拿去蘸酱都会好吃。
带着这五花肉,路上又去南北货铺里补了些调料,宋妙就回了家。
做这样大菜是急不得的,她开了两口灶,一口烧油锅,一口却拿来灼猪五花的皮——再好的猪,若是不处理好外皮,多少都会有丝丝腥臊味,只是要看吃的人有没有厉害舌头能尝出来。
灼猪皮她用的柴火炭,烧灼得黑乎乎的,烧好洗净之后,又放姜葱花椒水来煮透。
这一边水煮着猪五花,那一边油也热得差不多了,她削了芋头皮,将那大芋头一分为二,切成三分厚的片,下油锅慢慢炸了起来。
四五个大芋头,用了半个多时辰才炸好,此时已经满屋都香。
那芋头片晾放了一会,外层切得最薄的一些已经有点凉了,拿铲子轻轻碰一下,便刮刮地响,不用去吃,都能看出那脆感,和着香味,根本就是引人犯错。
宋妙也是人,自然也忍不住要犯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