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54章 ) 星际途中的关键补给与检修
木易煜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第54章 ) 星际途中的关键补给与检修,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木易煜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距离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还有5000万公里,全体注意,准备进行第三次能源补给与动力系统检修。”林轩坐在旗舰的指挥椅上,目光坚定地盯着面前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舰队的航行数据。
从太阳系出发以来,这已经是舰队在星际航行途中的第三次大规模维护行动了。
舰队缓缓靠近一颗富含氢元素的气态巨行星,这颗星球被一层浓厚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强大的风暴在其表面肆虐,风速高达每小时数千公里。
“Rob1号,启动星际物质采集器,这次可得多储备些氢同位素,咱的核聚变反应堆就靠它们‘吃饱喝足’了!”林轩对身旁的智能机器人下达指令。
星际物质采集器缓缓展开,如同一只巨大的机械手臂,伸向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采集器利用强大的磁场,将氢原子和氢同位素——氘和氚,从行星大气中分离出来,并通过量子态压缩技术,将这些燃料压缩至高密度状态,然后储存到特制的磁悬浮燃料舱中。
这种磁悬浮燃料舱利用量子锁定原理,能够在零重力环境下稳定储存燃料,防止燃料泄漏和爆炸。
在进行能源补给的同时,维修机器人团队也开始对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反应堆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线圈,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出现了微弱的量子退相干现象,这可能会影响磁场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核聚变反应的效率。
维修机器人穿着特制的防护服,进入反应堆内部,利用量子纳米探针,对超导磁体线圈进行逐一检测。它们发现,部分线圈的超导性能下降,是由于星际尘埃中的高能粒子撞击,导致线圈表面的原子结构发生了微小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轩指挥着维修机器人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受损的线圈表面重新镀上一层铌钛合金超导膜。这种超导膜利用约瑟夫森结效应,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实现零电阻导电,从而恢复超导磁体线圈的性能。
在操作过程中,维修机器人必须精确控制原子的沉积速率和厚度,以确保超导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超导磁体线圈,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也受到了中子辐照的损伤。第一壁是直接面对高温等离子体的部件,承受着巨大的热负荷和中子轰击。
维修机器人团队采用量子点强化技术,将纳米级的量子点注入第一壁材料中。这些量子点能够捕获中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将中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不仅修复了材料的损伤,还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量子之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较为出色的运算能力,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测反应堆的各项参数,为维修机器人团队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操作指导。
同时,量子之芯还通过量子纠缠通讯技术,与舰队的其他战舰上的维修机器人团队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整个检修行动的协调和安全。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紧张工作,能源补给和动力系统检修终于完成。“所有系统检查完毕,运行正常。核聚变反应堆功率提升至100%,准备继续航行!”Rob1号向林轩报告。
随着舰队再次启动,核聚变引擎喷射出明亮的等离子尾焰,在宇宙的黑暗幕布上划出一道璀璨的光痕。然而,这趟进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之前的最后航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
舰队航行在星际空间的“暗河”中,不断遭遇高能宇宙射线暴的冲击。量子之芯实时监测着外部环境,当量子之芯检测到高能宇宙射线强度突破安全阈值的瞬间,旗舰指挥舱内警报声骤然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