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弹道轨迹:青铜的刻度
汪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8章 弹道轨迹:青铜的刻度,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汪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钢笔尖戳破离职申请书的脆响,在过分安静的hR总监办公室里格外刺耳。薄薄的A4纸被划开一道扭曲的裂口,像一道无法缝合的伤疤。墨迹在裂痕边缘晕开,如同淤血。
“林工,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hR总监的声音平滑无波,像冷藏过的橄榄油,试图包裹住内里的强硬,“撤回那个公司,涨薪30%,项目负责人的头衔依然归你。体面离职,和玉石俱焚,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林野的目光越过总监油光锃亮的头顶,落在他宽大办公桌的另一端。那儿静静躺着一柄青铜尺,长度近乎半臂,色泽深沉,被岁月和无数手掌摩挲出温润的包浆。尺身上并非简单的直线刻度,而是布满了难以名状、螺旋缠绕的凸起纹路,如同某种古老生物盘踞的遗迹。
“看来是不行了。”林野的声音不高,却像砂纸磨过粗粝的金属,“那我能把‘道尺’放进离职交接清单吗?” 他抬手指向那把青铜尺,“刚果钴矿的老周咽气前塞给我的。说这上面刻的,是1903年到2023年,每一公里铁轨、每一吨矿石榨出的血汗折算成的‘红利系数’。”
hR总监的喉结极不自然地上下滑动了一下。三天前,企业内部安全部门的加密简报像冰锥一样扎进他的邮箱。简报的核心内容就是这把该死的尺子。林野,这个他们以为只会埋头搞算法的工程师,竟用这尺子上那些鬼画符般的“螺旋纹算法”,撬开了他们精心构筑多年的“赔偿黑箱”。那些被刻意压低到近乎羞辱的职业病伤残估值,那些被巧妙篡改、将责任推卸给“个人疏忽”的矿难事故原始数据,都被这把尺子冰冷、精准的刻度剥去了层层伪装,露出了狰狞的骨架。这根本不是尺子,是刺向心脏的审判之矛。
“随你。”总监强行压下翻腾的胃液,手指下意识地狠狠扯了扯勒得他快要窒息的领带,“但走出这栋楼,就别后悔今天的选择。”
林野对他的威胁置若罔闻。他甚至微微笑了一下,伸手拉开自己面前的抽屉。抽屉里没有私人杂物,只有三十七个崭新得近乎刺眼的银色U盘,如同等待检阅的微型方阵,整齐码放着。
“这些,”林野的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天气,“算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 他把整个抽屉往前一推,U盘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碰撞,发出细碎清脆的声响,像子弹落地的回音。“里面装着点小玩意儿:某矿业公司在刚果‘意外’死亡名单背后真正的赔偿金额和公司内部风险对冲报告;某物流巨头在东南亚港口仓库里那些‘自愿加班’到猝死工人的排班表原始记录;哦,还有某能源集团在拉美雨林里,那些漂亮的‘环境修复’账单底下层层嵌套的假账空壳公司……” 他顿了顿,抬眼直视脸色已然发青的总监,“对了,忘了说,‘道尺’的螺旋纹核心参数,连同它的开源解析引擎,我昨晚已经上传到全球最大的三个工程师开源社区。以后,任何一个工地上拧螺丝的兄弟,只要能找根树枝在地上画得出螺旋线,就能用它算出自己那份‘实际所得’到底被克扣了多少。”
走出那座由冰冷玻璃和傲慢资本堆砌而成的摩天大厦时,暮色正沉沉地压下来,城市的灯火开始挣扎着闪烁。林野仰起头,让最后一点残阳的余温落在脸上。巨大的玻璃幕墙,此刻不再是财富的象征,倒像一面扭曲的魔镜。上面清晰地映照出他手中紧握的道尺,但那不是简单的倒影——那是他刚才离开办公室前,用尺尾坚硬的青铜棱角,在总监办公室那块巨大的落地窗玻璃上,一笔一划刻下的轨迹。
那不是线条,是弹道。
一道狰狞、深刻的划痕从玻璃窗的左上角斜劈而下,在中心扭曲、旋转,形成一团混乱的螺旋,随即又向右侧猛烈延伸,最终撕裂了右下角的视野。每一道转折,都对应着道尺上某个被极度浓缩的年份刻度:1903年,东非铁路铺设时被强行征召、最终埋骨荒野的非洲劳工;1948年,南美铜矿罢工惨遭镇压的血腥屠杀;1972年,东亚基建狂潮下失踪于隧道深处的无名工人;直到2023年,就在脚下这栋光鲜的大楼里,因算法优化而被“结构性裁员”、最终跳下天台的程序员……每一个拐点,都是一个被埋葬的真相,一颗被资本碾碎的灵魂留下的诅咒坐标。
暮色中,这道刻在玻璃上的青铜轨迹,像一条从历史深渊射出的复仇弹道,冰冷地指向现在。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莎伦的信息,简洁有力:
【日内瓦议会最终表决通过《全球公平补偿强制修正案》。你的‘螺旋熵损估值算法’核心公式已写入附录b。】
冰冷的文字,此刻却带着熔岩般的温度。林野嘴角牵起一个几乎看不出弧度的笑。他将手伸进口袋,指尖触到了那把青铜道尺温润的躯体。他把它掏出来,夕阳的最后一丝金光恰好掠过尺尾那两个微小的蚀刻数字:“1435-3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