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帝的隐疾:与玉魄的联系
蜗牛mm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皇帝的隐疾:与玉魄的联系,冷宫弃妃?本宫会读心术!,蜗牛mm,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慈宁宫的密谈,在沈清欢心头激起了惊涛骇浪。太后对帝师与外戚的担忧,对皇帝病情的困惑,以及对那枚“奇特的玉佩”的疑虑,无一不指向了她所追寻的终极秘密——山河玉魄。父亲的旧案,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冤屈,而是与这片山河的命脉,与皇室的血脉,与那隐藏在暗处的邪恶力量,紧密交织。
离开慈宁宫,沈清欢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她如今更深刻地理解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含义。她的父亲,沈太傅,或许并非死于简单的构陷,而是触及了那些企图染指山河玉魄的幕后黑手的利益,被以“叛国”之名,行“灭口”之实。而今,皇帝的隐疾,也同样与此脱不开干系。
她必须近距离接触皇帝,利用玉镯洞悉他内心的深层秘密,尤其是关于那枚“奇特的玉佩”,以及他身体状况的真实原因。只有知己知彼,方能抽丝剥茧,找到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
次日,沈清欢以协理六宫之名,借口向皇帝汇报宫务,实则寻机探查。乾清宫,这座象征着至高皇权的殿宇,此刻在沈清欢眼中,却笼罩着一层肉眼不可见的灰败气息。她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弱而紊乱的能量波动,与玉镯所散发出的纯净光芒格格不入。
皇帝萧衍此刻正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然而他的神情却显得异常疲惫。眼底乌青,脸色灰白,即便是最厚重的龙袍,也掩盖不住他日益消瘦的体态。他的手腕上,赫然佩戴着太后提及的那枚玉佩——一枚通体黝黑,光泽内敛,形如一滴泪珠的玉佩。它散发着一股令人不适的微弱凉意,仿佛正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周围的生机。
沈清欢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腕间的玉镯也随之发出微弱的颤动,一股热流从玉镯传来,迅速扩散至她的四肢百骸,让她的精神力在瞬间提升到了极致。
“皇贵妃来了?坐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他放下手中的朱笔,抬眼看向沈清欢,眼中有着赞赏,却也夹杂着一缕难以言喻的倦怠。
“臣妾拜见皇上,皇上龙体安康。”沈清欢端庄行礼,坐到皇帝下首的绣墩上。她尽可能地靠近皇帝,同时不动声色地催动玉镯。
随着距离的拉近,玉镯的反应越发强烈。它不仅散发出强烈的温热,更在沈清欢的脑海中勾勒出皇帝体内紊乱的能量图景。那黑色玉佩所散发的凉意,并非寻常的寒气,而是一种阴沉、贪婪的吸噬之力,正源源不断地从皇帝体内抽取着什么。
皇帝的心声如同潮水般涌入沈清欢的感知。起初,是繁杂的朝政烦恼:
“……北境战事虽已平息,但军饷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又要筹措赈灾物资……太子羽翼未丰,几个皇子又争斗不休,朝臣站队,各怀鬼胎……沈清欢这女子倒是出乎意料,既能平息后宫,又能指点朝局,若非女子之身,实乃储君之才……咳咳……罢了,能用便好。只是这疲乏之感,日益加重,朕明明戴着帝师献上的‘护身玉’,为何却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般……”
“护身玉”——果然是那枚黑色玉佩。沈清欢心头一凛,玉镯的微光在她脑海中投射出一幅模糊的画面:那枚玉佩,仿佛无数细密的根须,扎入皇帝的血肉之中,贪婪地汲取着他的精气神。这并非简单的护身,而是透支,是慢性自杀!
沈清欢不动声色,温言问道:“皇上日理万机,定是操劳过度,臣妾瞧着皇上脸色略显倦怠,可要召太医前来诊脉?”
皇帝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心声中流露出更深层次的恐惧与矛盾:
“……太医来了又如何?他们只会说龙体欠安,开些补气养身的方子,治标不治本。朕这病,哪里是寻常的病症……它始于朕二十年前听信帝师之言,寻求那‘山河之力’,寻求‘长生久视’之法时……咳咳……那时的朕,虽已登基,却深感天下未稳,外有强敌,内有乱臣贼子,总觉得自身力量不足以镇压四海,便听从帝师之言,开启了禁忌之术……”
沈清欢心中巨震!二十年前!那不正是她父亲蒙冤入狱的前几年吗?!这其中,果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皇帝的心声中,画面如同潮水般涌现,直击沈清欢的心神。她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皇帝,面容尚带稚嫩,却眼神深邃,充满野心和不安。他坐在阴暗的密室中,帝师在一旁低语。帝师指着一卷古老的兽皮卷轴,上面绘制着诡异的符文,以及一团流动的、散发着微光的虚影——那便是“山河玉魄”的能量具象!
“……帝师说,此乃大梁根基,山河精粹所化,得之可令国运昌隆,帝王长生。他教朕如何引动玉魄之力,如何将其封入随身玉佩,以此‘借力’。朕那时年少,野心勃勃,深信不疑。初时,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仿佛天下尽在掌控,批阅奏折思如泉涌,习武之时力大无穷,连榻上之事也龙精虎猛,夜夜笙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