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鞍山市《千山区》,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胜地

千山区位于鞍山市区南部,是鞍山市四个主城区之一,总面积359平方公里。这里下辖东鞍山、汤岗子2个街道,唐家房、大屯、甘泉3个镇,包含5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常住人口10.8万人。

乡镇简介

- 唐家房镇:位于千山区东南部,东邻大孤山镇,南接辽阳市辽阳县隆昌镇和大屯镇,西北与东鞍山镇相连,北至鞍钢东鞍山铁矿,区域总面积为73.82平方千米。1949年,境内部分村落属辽阳县七岭子区,部分属海城县汤岗子区,之后历经多次区划调整,于1987年正式改为唐家房镇。镇内经济以工业和商业为主,2019年末有工业企业5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个。截至2021年10月,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主要交通干线有鞍山路,交通运输便利。

- 大屯镇:地处千山区南部,是千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较为雄厚,是当地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镇内交通便捷,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工商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拥有多家中小企业和各类商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 甘泉镇:位于千山区西南部,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甘泉镇得名于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水质优良,为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这里田园风光优美,大片的农田错落有致,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金黄的麦浪、饱满的稻谷,展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镇内基础设施完善,集市贸易繁荣,每逢集市,周边村民汇聚于此,热闹非凡。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千山区的历史前身是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鞍山驿堡,居于山海关外12座驿堡的正中间,处战略要冲,是鞍山地区文化的发祥地。明清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枢纽,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和往来商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千山区也是佛道共融的区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隋唐时期便有寺庙建立,金元明清时期成为辽东佛道寺庙集中地。众多的庙宇建筑,如“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历史人物

千山区历史上人才辈出,其中较为着名的是王尔烈。王尔烈曾于千山龙泉寺苦读,他学识渊博,有“压倒三江”的美誉,留下多篇咏千山佳作。此外,传说中唐代薛仁贵征东时曾在对桩石村南北两座山峰上各竖立一石桩,“对桩石”之名由此而来。

必游景点

- 汤岗子温泉:坐落于辽宁鞍山南郊14公里处,始建于1950年,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这里是全国着名的疗养胜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也是辽宁省康复中心所在地。汤岗子温泉因有世界一流的天然热矿泥和国内优质温泉水而驰名中外,还拥有“龙宫温泉”“龙泉别墅”等历史人文景观。“亚洲第一泥”汤岗子热矿泥,是亚洲唯一温度达到摄氏45度的湿润泥土,内含20余种化学元素,对多种疾病有奇特疗效,如今广泛应用于康复理疗和皮肤美容护理领域。

- 鞍山驿堡:位于千山区东鞍山街道鞍山城村,是辽宁省现存保存基本完好的明代军事设置城址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时期东北地区地方史的实物资料,也是鞍山市名字的由来。鞍山驿堡为“等腰梯形”城堡,周长“一里又204步”。西门外的口袋公园景致宜人,灰墙、绿地与中式休息长廊相得益彰,古迹与现代休闲完美融合,入选2022鞍山市网红打卡地,并被编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长城主题精品线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论攻略病娇反派的100种方法

芒芒雪媚娘

灵气有毒:母巢启示录

轩墨试笔

时空吞噬者:畸变档案

霸道总裁小马哥

崩铁:开局干掉来自深渊的公主

桃淋

重生灾年,洋知青赖在我家不走!

大王请留步

快穿之谁是直男宿主的狗

游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