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秋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阶前梧叶已秋声(1),彘仇,青木秋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夏日的燥热已渐渐褪去,习习的凉风带着秋意翩然而至,“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天空变得高远湛蓝,有雁阵掠过天穹,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随风潜入屋内,萦绕于鼻尖。永昌元年秋日静谧的深夜,二十二岁的大晋帝国年轻的皇帝李恪之在摇曳的烛光中,推开案头的《史记》,回想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蘸墨写下:“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他蓦然想起长宁宫中那棵孤独的老桂树,是否一如既往的花满枝桠?母妃的小佛堂里物是人非,永远只能是静默一片;那檀香缭绕的空屋子的空寂无人;挂在墙角的那把承载着自己年少时记忆斑驳的木剑,恐怕如今已腐朽不堪?在这座气势壮观的宫殿中,有他幼时的欢乐与惆怅,也有他渐渐长得大后的卑微与隐忍。而时至今日,他也算得偿所愿,成了这座宫殿名副其实的主人,可自己那位懦弱善良,美丽忧郁的母妃,却再也看不见她自己儿子的意气风发脾眤天下。

窗外,一轮弯月高悬,静静的注视着人间的岁月变迁,世事悲欢,而沉默不言。此刻,这个才即位不久的帝王若有所思,微微皱眉,作为一名帝王,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与无奈。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朝会上的那一幕:

“皇上膝下空虚,当广纳淑女入宫绵延后嗣。且那韦妃与杨妃乃是先皇御赐,一直拖延至今,须尽早择日迎回宫中,已慰先帝之愿。”御史大夫王朗跪在大殿上,滔滔不绝的劝谏着。

“王爱卿,朕已言明,先皇大行,朕孝期未尽,怎能言及女色?况朕与皇后年少,尚在新婚燕尔,子嗣一事,只是迟早而已,爱卿尽可静侯佳音。”年轻的皇上不以为然的说道。

“非也,先皇在皇上您的这个年纪时,已经是儿女成群了,而皇上您却无一儿半女。这实在是让天下不安呐!莫不是皇后善妒,而使皇上裹足不前?”安国公李元昌也性急的追问道:“虽说皇上年轻,但膝下无子,的确有着极其危险的隐患和风险。皇上您不能不早做筹谋,如今皇上虽即位不久,但勤勉国事,天下大治。若您实先不愿广纳妃嫔,也罢,那就把先皇御赐的那韦、杨两妃接回宫中,也可在众世家女子中,选德才兼备容貌出众者充实后宫。既可帮皇后分忧,也能成全皇后贤良的名声。”李元昌注视着龙椅上皇帝,面上微微的闪过一丝羞恼之色。想起曾听说皇上偏宠皇后的传言应是不虚,想那晋阳王氏,由此门第更为显赫,皇后的祖父和父亲皆已封侯,此次王思政的葬礼真是哀荣无限,已令各大世家刮目相看。

李恪之沉吟片刻,胸有成竹的说道:“多谢众卿家的关怀,此事与皇后无关,朕之所以不纳妃选美,实在是因为当日曾在父皇病危时在龙榻前发下夙愿:须等到征讨高丽凯旋后,再做他想……”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微微垂眸扫了扫殿中面面相觑的群臣一眼,很为自己找到这个急中生智的托词而洋洋自得。只有搬出先皇的遗愿来,这些老臣方才无话可说。

果然,御史高朗和安国公李元昌对望了一眼,无可奈何的叩首道:“皇上孝心忠勇可嘉!可子嗣之事也关系社稷,还请皇上三思!”李恪之点头,正色道:“高丽自前朝至如今,几经征伐,却不能使其彻底臣服,就连父皇也为此而留下遗憾。如今我朝国富民强,必要加紧操练兵士,以期举兵之日就能所向无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让你当扎纸匠,你反手扎出个神明?

我叫李开心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以空空

乱世AI

爱吃莫高冰酒的冰宗主

明日余生

文溥

七零:离开渣父子后我靠随身空间发财了

慕小希

都市:炼气九千层,归来已无敌

步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