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五集:外戚与宦官之患初现,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汉中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下的政治乱局

在东汉历史的长河中,中期阶段呈现出了一种极为复杂且混乱的政治局面,其根源在于皇帝多幼年即位这一特殊现象,进而引发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争权夺利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国家的政治局势也逐渐走向动荡与衰落。

一、幼年即位现象的频发与太后临朝称制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之后,前期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且繁荣的发展时期。然而,到了中期,却屡屡出现皇帝幼年即位的情况。这其中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交织。一方面,皇室传承过程中,或因先皇早逝,子嗣尚幼便不得不继承大统;另一方面,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后妃们为了稳固自身和家族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使得年幼的皇子被推上皇位成为常态。

例如,汉和帝刘肇即位时年仅十岁,殇帝刘隆即位时更是尚在襁褓之中,安帝刘祜即位时也不过十三岁等等。这些年幼的皇帝,显然不具备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于是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和当时的政治需要,太后便临朝称制,代行皇帝的权力,主持国家大事。

太后们虽然大多有着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管理宫廷事务的经验,但毕竟身处封建时代,深受传统观念以及自身眼界的局限,她们在处理朝政时往往难以做到全面且公正,更重要的是,她们最为信任和依靠的力量,便是自己的娘家亲属,也就是外戚势力。于是,在太后临朝称制的背景下,外戚势力开始趁机崛起,逐渐把控了朝政大权。

以窦太后为例,她在汉和帝幼年即位时临朝听政,重用自己的兄长窦宪。窦宪本就野心勃勃,凭借着太后的信任,在朝堂上权势滔天,不仅掌握了军政大权,甚至一度能够左右朝廷的重大决策。他先是因与皇室的矛盾而请求出击北匈奴,企图通过战功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结果在稽落山一战大破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由此在朝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其党羽遍布朝堂内外,官员们为了仕途纷纷依附于他,整个朝政几乎都被窦氏外戚所掌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邓太后时期,邓太后临朝时重用邓骘等邓氏家族成员。邓骘在朝中担任要职,诸多军政事务皆由其经手,邓氏一族一时间权倾朝野,朝廷官员的任免、政策的制定等关键环节都充斥着邓氏外戚的影响力,这种局面使得东汉原本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逐渐被打破,权力开始高度集中在外戚手中,为后续的政治乱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皇帝夺权与宦官势力的膨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幼年即位的皇帝逐渐长大成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贵为天子,却有名无实,手中并无真正的权力,朝政大权被外戚牢牢把控,自己宛如一个傀儡,只能听从太后和外戚的安排。对于有着强烈帝王尊严和统治欲的皇帝来说,这种情况是无法忍受的,他们迫切地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长期以来被外戚势力隔绝在权力核心之外的皇帝,身边能够依靠的力量寥寥无几。在宫廷之中,与皇帝最为亲近、日常接触最多的便是宦官群体。宦官们虽然身体残缺,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地位低下,但他们长期陪伴在皇帝身边,深知皇帝的心思和处境,对皇帝忠心耿耿(至少在皇帝看来是如此)。而且,宦官们身处宫廷内部,有着独特的信息渠道和活动空间,能够为皇帝出谋划策,协助皇帝去对抗外戚势力。

于是,皇帝们便开始依赖身边的宦官,赋予他们各种权力,期望借助宦官的力量来制衡外戚,进而夺回朝政大权。比如汉桓帝刘志,他即位后长期受到梁太后和梁冀为首的梁氏外戚的压制,梁冀飞扬跋扈,甚至敢毒杀皇帝的宠妃,其专权程度令人发指。汉桓帝隐忍多年,最终与单超、徐璜等宦官密谋,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梁冀及其党羽,成功夺回了权力。而在这场夺权斗争中,立下大功的宦官们自然得到了皇帝的丰厚赏赐,他们被封侯拜将,政治地位急剧上升,势力也由此开始膨胀。

宦官们得势之后,迅速在朝堂上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插亲信,干预朝政,官员们若想要升迁或者保住官职,往往需要贿赂宦官,朝堂之上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宦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而且,宦官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缺乏传统士大夫那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政治远见,在掌握权力后更多地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利益,肆意妄为,使得朝政变得更加腐败不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夜深了灵魂出个窍

黑皮李

惊!替嫁王妃养包子,王爷读心很忙的!

哒哒哒

神女降临,谁惹谁遭殃

我爱吃冰激凌

倚天万里须长剑

菜根花

暗夜迷城

南彝丑丑

仕途:从村支书到权力巅峰

沉默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