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蛇涎罪证
用户2939411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蛇涎罪证,医圣杨洪一,用户29394119,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安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潮湿的空气中仍残留着疫病过后的腥甜。这场肆虐月余的瘟疫刚刚平息,街道上零星走着几个面色苍白的百姓,屋檐下晾晒的艾草还在滴着隔夜的雨水。杨洪一裹紧粗布长衫,踩着满地泥泞,朝徐济安宅邸后的废弃药渣堆走去。
竹篾手套下的指尖突然触到一团黏腻,腐臭的药渣里,几片银灰色鳞片在晨光下泛着冷芒,像极了某种蛰伏在暗处的生物脱落的甲胄。药童小顺子\"啊\"地惊叫一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喉结上下滚动着说不出话。
杨洪一没出声,从袖中掏出王神医遗留的《毒物图谱》。泛黄的纸页间,赤练蛇的插图旁用朱砂标注着:\"毒腺呈银灰色,分泌黏液可致高热神昏,与瘟疫症状相似\"。当他将鳞片与图谱上的细节一一对照时,身后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是小顺子打翻了装着清水的木桶。
\"别慌。\"杨洪一声音紧绷得像根琴弦,却在翻开压在鳞片下的半张药方时骤然失控。宣纸上墨迹斑驳的字迹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那落款处\"徐\"字的最后一捺,分明与半月前截获的药王会密信如出一辙。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药方里赫然写着:\"取蛇涎三钱,混干姜入药,三日内必发高热\"。
\"先生!西直门外!\"小顺子跌跌撞撞冲进来,竹筐里的东西随着奔跑剧烈晃动,\"有人发现死蛇!\"
杨洪一掀开遮盖的麻布,一股腥气扑面而来。数十条赤练蛇的尸体蜷缩在筐中,蛇腹都被整齐切开,毒腺不翼而飞,伤口边缘凝固的蜡质火漆,正是太医院独有的标识。他的目光突然被蛇尸扭曲的尾鳞吸引——那里有个模糊的牙印,像是某种金属徽章留下的咬痕。
\"附子能制蛇毒...\"杨洪一喃喃自语,突然想起徐济安在御前会诊时说过的话。那时徐济安捋着胡须,当着满朝太医的面侃侃而谈:\"治瘟疫当用附子温补,驱邪固本。\"此刻想来,那番话竟是如此讽刺。他颤抖着翻开《温病条辨》,书页竟自动停在\"疫疹源于虫毒\"那篇。页边空白处,暗红的血字早已干涸,却依然刺目:\"以蛇涎催瘟,嫁祸温病,此为药王会毒计。\"
更夫敲响三更鼓时,临安城陷入一片死寂。杨洪一怀里的蛇鳞硌得肋骨生疼,他贴着太医院密档库的砖墙缓缓移动,手中浸过迷药的手帕捂在值守侍卫口鼻上。当钥匙插入铜锁的瞬间,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将密档架上的影子拉得细长。
\"康熙二十年《药材进贡册》...\"杨洪一在霉味刺鼻的案卷堆里翻找,烛火被穿堂风撩得左右摇晃。终于,泛黄的纸页上\"徐济安\"三个字映入眼帘:\"五月初三,采购赤练蛇百条,备注:供药王会炼药\"。他浑身发冷,这分明是三年前临安第一次小规模瘟疫爆发的时间。原来这场瘟疫,竟是一场谋划多年的阴谋。
\"谁在那里?\"窗外突然传来喝问。杨洪一猛地吹灭蜡烛,却在黑暗中清晰看见一道黑影掠过窗棂。那人腰间晃动的百草囊上,蛇形徽记与蛇鳞上的咬痕完美重合。惊雷炸响的刹那,闪电照亮了对方的侧脸——是太医院负责药材验收的吴典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