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胖的老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不务正业,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务正业

学校的发展建设让马寻很满意,他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p>

看到马寻回来,刘姝宁笑着开口,“夫君,先前让我整理的书卷整理出来了。”</p>

马寻立刻问道,“只是找出来了?没帮我总结一下?”</p>

刘姝宁抿嘴一笑说道,“这些太医院里也多有记载,用不着我多费心,自然有人弄好。”</p>

到了书房后,马寻仔细的看着整理出来的资料。</p>

开放性的伤口缝合,这也是有历史。</p>

隋唐时代,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清创缝合术外,对缝合伤口的材料亦有了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p>

看着这些资料,马寻笑着开口,“省事了不少,我要做的事情就少了一些。”</p>

刘姝宁笑着鼓励,“夫君要忙的事情可不少,也不知你为何有那么多奇思妙想?”</p>

马寻开玩笑说道,“就是闲着没事瞎想,以前穷什么都做不了,现在想到了一些事情就算是做不出来成果,也能试一试,不怕亏了钱活不下去。”</p>

刘姝宁随即也说道,“大都督府也派人送来了火器、战弓名录,大致的制造工艺也送来了。”</p>

看到马寻点头,刘姝宁有些担心的说道,“火药司的人也来了,夫君总不会是要在府中制火药吧?”</p>

“那肯定不会,我也怕炸了。”马寻连忙说道,“火药这东西本身就危险,我现在还琢磨着改良一下弓。”</p>

刘姝宁奇怪的问道,“弓?现在军中的弓和火铳还不够厉害吗?”</p>

明军的火器在如今这个年代优势很大,可以说独步天下。只是北边的蒙古也不差,以前也有不少的火器等,不比明军的装备差。</p>

只不过蒙古有一个游牧民族的特点,那就是一旦被赶出中原王朝,他们很快就会失去一些生产力,冶炼技术会倒退的厉害。</p>

现在的元军就是这样,火铳、火炮炸了等,就没得再用,很难有新的武器补给。而明军这边不一样,武器生产的速度很快,跟得上大军消耗。</p>

被赶回草原的蒙古以后连生产铁锅的能力都不具备,朱元璋也严厉禁止铁器、茶叶等进入草原。</p>

马寻笑着说道,“我们现在的弓基本上注重射程和效率,我就在想要是我加大尺寸、加大弓梢,是不是能让弓射的更远,杀伤力更大。”</p>

刘姝宁仔细想了想之后说道,“只是这样一来,除非是力大之人才能拉开弓弦了,这就不好了。”</p>

刘姝宁这么说肯定没问题,总有一些人是天才、天生神武,这些人可以轻易的突破一般人的极限。用这些人的标准去要求其他人,那也不现实。</p>

就说弓箭,有些人轻松拉开重弓,但是不能要求所有将士都能拉开重弓。</p>

“这就是我在考虑的事情,在不让士卒们更费力的情况下能拉开重弓,能够在军中制式装备,这才是有用。”马寻立刻笑着说道,“真要是找到了两全其美的法子,那就好了。”</p>

虽然撅着屁股拉弓有些不雅观,但是能够杀死敌人就行了。</p>

马寻也希望火器大爆发,可是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的火铳在战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可是也不会一下子取代冷兵器。</p>

火器的发展是经历了数百年,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p>

而马寻现在在考虑的,自然就是‘清弓’。这种弓弓体巨大、弓梢长并内嵌角片、有明显弦垫,甚至一度可以和早期的火药武器抗衡。</p>

能够大量装备、造价不高、制造难度也不算大,这显然也是非常合适的一个选项。</p>

至于复合弓之类的东西就想一想,耗费极大的力气弄出来了,无非就是马寻这些达官显贵私下拿着把玩,不可能在军中普及。</p>

火器的发展如何,暂时很难看到答案,但是清弓很大概率能够立刻派上用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

晚明赘婿

我是启新

锁神纪

商丘甲地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朕闻上古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半事五成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