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访寻人
大眼睛小懒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访寻人,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大眼睛小懒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走访寻人
湖南湘阴一处偏僻山村里,这天来了两个生面孔,一位白衣书生,旁边跟个粗犷汉子,看起来这个组合十分不协调。</p>
二人寻人问路,找到了一处学堂,是村子唯一的学堂,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推崇备至,说学堂的先生很有本事。</p>
“师父,您不是京城人士吗?怎么还会湘阴本地口音?”</p>
“大嘴呀,艺多不压身,当年我做游方郎中的时候,如果不是到哪里都学点当地方言,恐怕早就被淹没在江湖了。”</p>
原来二人不是别的,正是逍遥侯黄易和护卫李大嘴。</p>
大嘴恍然大悟,“哦……原来您学这个是为了冒充本地人避难?可以您天下第一的武艺,何必如此呢?江湖上谁能打得过?”</p>
黄易哈哈大笑:“岂不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再厉害也只一个人。”</p>
“而且江湖仇杀的源头就是恃武凌人,一旦开了杀戒,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复仇杀戮之中,何必呢?我行走江湖是为了游历长见识,又不是为了江湖扬名。”</p>
大嘴挠头道:“好像是这样,如果我杀了一个人,他们的亲朋故旧、儿子孙子将来就会找我报仇,然后我再杀,再引来其他亲朋故旧寻仇……确实麻烦。”</p>
“可如果我杀的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也要遭到仇杀?”</p>
“师父,总不能因为害怕被仇杀,我们就见死不救,见恶不杀吧?这好像也不对。”</p>
黄易点头赞道:“不错,你小子虽然反应迟钝些,但脑子越来越开窍了。以杀止杀虽然不对,但以正杀邪、以杀除恶却是天理。”</p>
“亲亲相隐,恶人的家人眼中,多数是偏私的,而不会以善恶评价自己的亲人,所以他们要报仇。”</p>
“可这不代表天理就支持他们以亲情凌驾于善恶之上,做了恶事就要承担罪责,谁都逃不掉。倘若有人敢为恶人张目,无论是什么身份、什么原因,已然自绝于正道,杀之无罪!”</p>
说到这里,黄易给大嘴提了个问题:“知道律法村子的本意是什么吗?”</p>
大嘴摇了摇头,小声说道:“是为了把坏人绳之于法?”</p>
黄易笑着说道:“不,除恶只是手段和过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威慑,威慑住人性中作恶的野心,让恶人不敢作恶,让善良的人不敢生出作恶之心。”</p>
“所以有人想替恶人报仇的时候,都会考虑一下值不值得?怕不怕死?”</p>
“大嘴,惩奸除恶的时候我们或许是一个人,但若有人敢来找你报复,你身边绝不会是一个人,天理昭昭,身边被你保护的人都会站出来,那时你还会有疑问吗?”</p>
大嘴挠了挠头,“不对呀师父,万一我落单一个人被复仇呢?”</p>
黄易气得踢了一脚过去,“你小子怎么就不禁夸呢?榆木脑袋,我是打个比方。”</p>
“如果有人敢找你复仇,不用你出手,官府就要定他有罪了。当初我牵头组建六扇门,也是这个初衷,为江湖侠义正道竖一杆大旗。”</p>
“以往朝廷总说侠以武犯禁,可若是没了侠义制衡,朝廷的权势滔天,贪官污吏横行,谁来给百姓主持公道?”</p>
大嘴听得不甚明白,憨憨笑着说:“我听师父的,反正我是您的护卫,永远跟在您身边,您说让杀谁就杀谁,准错不了。”</p>
二人一路走一路聊,不多时见到了村里的学堂,竟然是一处祠堂改建的。</p>
听着里面的朗朗书声,看着那奇怪的陈设,大嘴纳闷道:“师父,这祠堂也能当学堂吗?”</p>
黄易笑着点头道:“当着祖宗牌位教学,让祖宗们亲眼看着后辈人丁兴旺、勤奋好学,这不是好事吗?举头三尺有神明,教书先生也不敢偷奸耍滑,一举两得,我觉得挺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