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藏地医馆,花妖小桂,洛水之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冬日的脚步愈发急促,寒风已开始在山谷间呼啸,大地上也渐渐弥漫出一丝凝固的气息。多吉、赞普、索朗大叔等人围坐在一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商议,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决定:当务之急是先将医馆的主体架构搭建起来,尤其是那几间最为关键的诊室,必须尽快搭建完整,以便能够早日开诊,为百姓们解除病痛。至于其他房间,只能暂且搁置,待日后慢慢修建。而手术室、抢救室、产房、药房这些至关重要的所在,更是要优先建好,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目标既定,众人的心便紧紧凝聚在了一起,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们紧紧相连,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于是,那几间关键的房间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很快便拔地而起。为了确保房间内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又不能在室内放置火盆或炉灶,以免带来烟尘与煤灰,破坏室内的洁净,他们便想起了北方的火炕与火墙。在手术室、产房、抢救室这几间对洁净要求极高的房间里,他们精心搭建了火墙,这样一来,室内既温暖如春,又无烟尘之虞,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环境的洁净。
病房则采用了火炕的设计。各个房间的火炕既相互连通,又可以通过铁制的隔板巧妙地隔开。如此一来,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控制烧火炕的房间数量。倘若病人稀少,便只需烧起住着病人的房间的火炕,那些空置的房间便无需烧火,既节省了燃料,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实可谓一举两得。
当冬季真正降临,医馆后院的棚子下,早已堆满了各种可以用来烧火的材料。那堆得高高的牛粪,散发着淡淡的干草香气,与木柴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后院。这些燃料,有的是医馆的人们亲自收集而来,有的则是来看病的藏民们送来的。他们或许是出于对医馆的感激,或许是希望为医馆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总之,这些燃料承载着众人的期待与心意,静静地等待着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医馆带来温暖与光明。
当藏地冬日的第一场雪悄然飘落,轻盈的雪花如洁白的羽毛般在空中飞舞,缓缓覆盖在大地之上时,医馆的这些主要房间早已焕然一新。屋内摆放好了各种精心挑选的器械和药品,每一件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诉说着医馆的严谨与专业。门诊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忙碌了十几天,每日都有患者前来求医问药,医馆的名声也在悄然间传了开去。
手术室里,夜明珠悬于屋顶,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旁边的柜子里,摆放着消毒得干干净净的手术器械包,每一件器械都擦拭得锃亮,仿佛能映出人影。产房同样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从产妇所需的床褥、被褥,到接生所需的器具,无一不是精心准备,摆放得恰到好处。负责这些房间的几位藏族弟子,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都是按照京城女子医馆的严格要求布置的,而这样的布置,也确实是最符合手术和产妇需求的。
随着医馆的名声渐渐传开,许多前来寺庙朝拜的信徒,看到旁边崭新的医馆,自然都忍不住过来询问。他们走进医馆,打量着这间装饰得如此用心的房间,听着藏族弟子们耐心的介绍,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信任。一问之下,得知这里的医术精湛,而收费却并不昂贵,于是那些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询问的人,纷纷决定留下来治疗一些小毛病。他们或许只是头痛脑热,或许只是身体的些许不适,但在医馆的精心诊治下,这些小毛病很快便得到了缓解。于是,医馆的名声便在信徒们的口口相传中,愈发响亮起来。
那些家中有孕妇的藏民,早已听闻医馆的声名,深知其对产妇的精心照料。于是,他们干脆将蒙古包迁移到了寺庙与医馆的附近。如此一来,孕妇临盆之时,便能直接前往医馆,免去了长途奔波之苦,也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专业的救治。蒙古包在医馆旁依次排开,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白色的帐篷海洋,守护着即将诞生的新生命。
然而,并非所有的藏民都愿意接受医馆的帮助。许多人依旧固守着传统的观念,认为生孩子不过是自然之事,无需大费周章地前往医馆。他们坚信,凭借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和经验,便足以应对分娩时的一切状况。于是,他们拒绝了医馆的建议,选择在自家的蒙古包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然而,命运往往并不如人愿。在那些拒绝医馆帮助的藏民中,有不少人在分娩时遭遇了危险。有的产妇难产,有的突发大出血,有的胎儿胎位不正。当他们意识到情况不妙,惊慌失措地将产妇送往医馆时,往往已经为时过晚。那崎岖的山路,那漫长的路程,仿佛成了他们与死神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山药和卓玛,作为医馆的医者,每日都在为产妇们忙碌着。他们本以为,自己的医术和医馆的设施,能够为这些新生命的到来保驾护航。然而,每当看到那些被匆匆送来的冰冷尸体,看到那母子双亡的惨状,他们的心便如刀绞一般。卓玛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她愤怒地吼道:“你们要是当初听我们的,在医馆旁边住下,有事我们就能随时救治,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她的声音在医馆里回荡,充满了无奈与悲愤。
而那位抱着妻子尸体的男子,早已泣不成声。他跪在医馆的门口,怀中紧紧抱着那已然冰冷的身躯,仿佛这样就能将她唤回。他的嚎啕大哭在冬日的寒风中回荡,那悲痛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每一个在场人的心。他悔恨不已,悔恨自己为何当初没有听从医馆的劝告,为何要让自己的妻子在那样危险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分娩。如今,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都已离他而去,留下的是无尽的痛苦与自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