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藏地医馆,花妖小桂,洛水之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这片广袤的藏地,除了那些因分娩而陷入困境的藏民,还有许多因日常劳作或意外事故而受伤的人。比如那些在山上放牧时不慎失足跌落,或是搬运沉重货物时扭伤了腰、摔断了骨头的藏民。他们原本以为,断骨之伤只能靠时间慢慢愈合,甚至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然而,医馆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一位名叫扎西的藏民,他在一次放牧时,不慎从山坡上滚落,摔断了腿。疼痛让他几乎昏厥过去,但他还是被同伴们抬到了医馆。山药和巴桑仔细检查了他的伤势,发现骨头断裂严重,但幸运的是没有伤及筋脉。他们迅速为扎西重新固定了骨头,用特制的夹板将断骨牢牢固定住,又敷上了精心调配的草药。扎西被安置在医馆旁边的帐篷里,那里温暖而舒适,还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为他带来了宁静与慰藉。
扎西的家人每天都会来看望他,给他带来新鲜的酥油茶和糌粑。而扎西则每隔几日便会被搀扶着来到医馆,让大夫们检查伤口、更换草药。起初,扎西的腿肿得像馒头一样,疼痛难忍,但他咬牙坚持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肿胀逐渐消退,疼痛也慢慢减轻。几个月后,当扎西再次来到医馆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受伤的腿已经基本恢复,不仅能正常行走,甚至还能微微弯曲。
扎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跪在山药和巴桑面前,磕头致谢:“大夫,你们的医术真是神了!我原本以为这辈子都只能拖着一条残腿过日子,没想到还能像从前一样走路。你们从京城学来的医术,真是了不起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周围的藏民们也纷纷点头称赞,他们亲眼见证了医馆的神奇,也对这些从远方来的医者充满了敬意。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藏地,越来越多的藏民开始相信医馆的神奇。那些曾经对医馆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主动前来寻求帮助。医馆的名声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渐渐温暖了这片土地,也照亮了藏民们的心。
在这片藏地,无论是放牧时被荆棘划伤,还是劳作时不小心被工具碰伤,受伤总是难以避免。那些伤口深可见骨的藏民,若是按照旧时的处理方法,往往只能任由伤口自然愈合,不仅愈合缓慢,还容易留下又宽又深的疤痕。然而,自从医馆开张以来,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受伤的藏民纷纷来到医馆,那里的大夫们手法娴熟,动作轻柔。他们先用清水仔细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碎屑,再用特制的草药水轻轻擦拭,以消毒杀菌。随后,大夫们拿出细针和羊肠线,一针一线地将伤口仔细缝合,动作既精准又轻巧,仿佛在进行一件精细的艺术创作。缝合完毕后,再用柔软的纱布轻轻包扎,固定好伤口。这样处理过的伤口,不仅愈合得又好又快,而且疤痕极小,几乎难以察觉。
对于那些爱美的藏族姑娘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她们也都渴望自己的肌肤如同高原上的雪莲花,洁白而娇嫩,任何疤痕都可能成为她们的遗憾。医馆的祛疤膏更是让她们如获至宝。这种祛疤膏是医馆的秘制配方,由多种珍贵草药精心调配而成,散发着淡淡的草药清香。只要坚持每日涂抹,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便会逐渐淡化,最终几乎消失不见。
有一位名叫卓嘎的藏族姑娘,她在一次采摘野果时不慎被树枝划伤了脸颊,伤口深可见骨,鲜血直流。她惊恐万分,生怕留下疤痕,影响容貌。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馆,大夫们为她仔细处理了伤口,缝合后又包扎得严严实实。临走时,大夫还特意给她一瓶祛疤膏,叮嘱她每日早晚涂抹。
卓嘎按照大夫的嘱咐,每日精心护理伤口。起初,伤口周围还微微泛红,但随着时间推移,红肿逐渐消退。几个月后,当她再次来到医馆复查时,脸颊上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疤痕也几乎看不见了。卓嘎惊喜不已,她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感激地对大夫说:“大夫,你们的医术真是神了!这祛疤膏也太神奇了,我的脸一点疤痕都没有留下!”
消息很快在藏族姑娘们中间传开,医馆的祛疤膏成了她们心目中的“圣品”。越来越多的藏民,无论男女老少,受伤后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医馆。他们不仅对医馆的医术赞不绝口,更对这些神奇的草药和祛疤膏充满了感激。医馆的名声也随着他们的口口相传,越传越远,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温暖而明亮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