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广1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知不知,不知知,病病不病,修仙修傻了,普广111,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子微笑着解释:“能把不知却自以为知当作一种弊病,时刻警惕这种弊病,就能避免陷入过错。在修行中,此乃一种纠错与提升之法。若修行者察觉自身有骄躁之心,便将此骄躁视为大病,全力克服。此时修行者应怀揣着坚定且自省的心态,可通过诵经悔过,净化心灵;那一声声经文的吟诵,如同敲响在灵魂深处的警钟,驱散心中的浮躁虚荣之气。或于山林幽深处静修,借自然之力磨砺心性。在那静谧的山林中,与古木参天为伴,听鸟语虫鸣之音,感受四季灵力的更迭与交融,让内心在自然的怀抱中沉淀安宁。又如修行中若过于执着于某一境界的突破,而致心境失衡,应即刻警醒,调整修行节奏,以平常心对待。就像有修士急于提升功力,强行修炼禁忌之术,终致走火入魔。若能早将这种急于求成之念当作病,及时纠正,便可保修行无虞。将每一个可能影响修行正道的不良心态和错误行为都视作病症,时刻审视自身,一旦发现端倪,便以坚定的修行意志和正确的修行方法去疗愈,如此方能在修行之途稳健前行。修行者需时刻保持敏锐的觉察力,如同猎人在丛林中捕捉猎物的踪迹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影响修行的负面心态或行为,并且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改正这些问题。”
小普思索片刻,再问道:“老君,圣人不病,他们在修行中有何独特之处?我们又该如何向圣人看齐?”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圣人于修行,时刻保持清醒,深知自身与大道的距离。他们以众生之病为己病,心怀慈悲,在世间行走,以自身言行感化众人,积累功德。圣人在每一个修行瞬间,都能洞察到自身的渺小与大道的无限,如同在浩渺星河中,明确自身那微弱的星光与浩瀚宇宙的巨大反差。他们在世间,看到众生因贪嗔痴而迷失修行之路,心生怜悯,将这些众生的弊病纳入自己的修行考量之中,其心态是博爱的、包容的。在修行方法上,圣人注重内在心性与外在德行的双重修炼。他们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言行是否合道;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时,便开始审视自己昨日的言行举止,是否有违背修行本心之处,是否在与他人交往中传递了正心正念,此过程中他们秉持着严谨、自律的心态。于助人之时,不图回报,将此视为修行的磨砺。如圣人会投身于世间苦难之处,救济灾民,在那洪水肆虐、饿殍遍野之地,圣人亲力亲为,分发物资、救治伤者,在这过程中,不仅锤炼自身的仁爱之心,也能在与众生的接触中,感悟人性与大道的联系。若修行者欲向圣人看齐,需先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善念对待万物,以宽容接纳他人,于修行中循序渐进,不贪功冒进,在点滴修行中积累智慧与德行,方有希望趋近圣人之境。从对待一只受伤的灵鸟的救助,到对身边同修的耐心指引,从每一次功法修炼的专注认真,到对世间万物变化的敏锐洞察,皆以圣人为楷模,逐步塑造自己的修行品格与境界。修行者要培养自己的耐心、恒心与善心,以一种敬仰且坚定的心态去追随圣人的脚步。”
怡宝与小普听后,皆若有所思,默默将这些道理铭记于心,以求在修行之路上能更上层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