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0章 永镇有奇谋,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镇有奇谋
永镇有奇谋</p>
洛苍山,柳宅。</p>
过些日子贾琮就要押送火器北上登州,比九省统制顾延魁要早上几日,开始北上巡边之行。</p>
此去时间长则半年,临行特意来和恩师柳静庵辞行。</p>
对贾琮来说,柳静庵对他实有大恩。</p>
现在他回想起来,几乎在他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有柳静庵的影子。</p>
当年他只是荣国府中被人鄙视的庶子,与柳静庵在楠溪文会也只一面之缘,便得到这位老人的器重赏识。</p>
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举荐自己入大周闻名遐迩的青山书院读书。</p>
自己就是靠着柳静庵的名望,和青山书院在士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才让他被人刮目相看,从此在贾家站稳了脚跟。</p>
之后他被点雍州院试案首,意外被人诬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将绝途科举,从此难以翻身的境况下。</p>
自己的师母崔氏妙解音律,便是当世的七弦琴大家,但却从没听过她还善琵琶,所以那弹琴的必定不是崔氏。</p>
而他给自己取名玉章,却只希望自己做个安乐平淡的读书人,并不希望自己在官场上拼斗……。</p>
贾琮可以断定,那弹琴吟唱的必定就是那位清娘子,只是她怎么会出现在柳宅。</p>
而且这清越的琵琶声,还有那清冷曼妙的歌声,对贾琮来说并不陌生。</p>
又是柳静庵挺身而出,在自己危难之际,收自己入门墙,用他在士林中超然的名望翼护自己。</p>
自从做了火器司监正,又在兵部做观政,后来又遇上大批火器营造事务,每日都是忙忙碌碌,他也有段时间没见柳静庵。</p>
即便只听了那么一次,依旧让他久久难以忘怀。</p>
在柳家的书房里,贾琮见到自己的恩师柳静庵。</p>
……</p>
这几年随着多经世事风波,贾琮思虑渐深,旁人或许没有意识到,而他自己却能深刻体会。</p>
自己入门墙之后,老人又倾囊相授,教导自己科举制艺之术,让自己在科举之路上事半功倍,</p>
不然光靠自己来自后世那些见识和小聪明,是无论如何无法于科举之路上再有斩获。</p>
他刚进柳宅,便听到后宅传出清越的琵琶声,合着青鸾凤雏般的清丽嗓音,悠然响起,清新空灵,沁人心扉。</p>
……</p>
还动用动用他在青山学院的人脉,和在礼部的影响力,为帮自己脱罪而不遗余力。</p>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p>
当初在金陵濯江楼他曾听过一次,那位号称玉尊琵琶天籁音的清娘子。</p>
因为不管是这琵琶琴声,还是那洞彻心扉的歌声,实在太过惊艳。</p>
自己有如今的局面,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这位恩师在背后潜移默化缔造而成。</p>
如此恩义,形同再造,让贾琮对这位恩师的格外尊崇。</p>
虽然,他连那位清娘子的真容都没见过。</p>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那空灵曼妙的女声,唱的竟然是自己那首满江红。</p>
好在老人虽年事渐高,但是精神依然矍铄,只是两鬓的星白更浓重了些。</p>
柳静庵望着自己这位年轻的弟子,目光中多有嘉许满意的神色。</p>
他在家坐馆十几年,柳家弟子得到教诲,考中进士的都不知凡几,但论才智天份,却无一人能比的上贾琮。</p>
两进科场就博得连中二元的彩头,这已经不是学问精深能解释的,这身气运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p>
“为师倒是没想到,你是从何处学来这些火器之识,居然对此道如此精通,据说火器兵在辽东显威,实乃军国之利器。”</p>
其实这点不单是柳静庵觉得奇怪,任何一个思虑缜密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p>
当初思虑周密的嘉昭帝,也曾提过相同的问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