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3章 仓皇东路院,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仓皇东路院

荣国府,荣庆堂。</p>

贾母一听王夫人含沙射影的话,也不禁眉头一皱,自己这二儿媳被自己儿子训斥,想来是气晕乎了。</p></p>

她和琮哥儿说这些话有意思吗,以这小子的心机和手段,岂能被她这些话给辖制住。</p></p>

贾母在一旁冷眼旁观,刚才贾琮虽然语气如常,但是说出来的话已绵里藏针,心里其实已翻了脸,根本就不踩二儿媳的坑。</p></p>

如果刚才自己媳妇不拿那些话激他,以他对自己儿子的尊重,必定会出言劝阻自己儿子留在西府偏院。</p></p>

自己儿子对这小子一向看重,说不动真听了他的劝阻,就此不搬去东路院,贾母叫贾琮来说话,可不就是为了这个。</p></p>

结果这小子听了媳妇不阴不阳的话,这心里不自在起来,干脆便对这事撒手不管。</p></p>

说什么晚辈不好多嘴,只让我们自己决定,都是托词借口,他这是听了怪话,爱惜羽毛不愿再掺和进来。</p></p>

自己这二媳妇,虽然是个心狠的,但终究是个死脑筋不成事的……。</p></p>

贾政听到贾琮刚才的话中夸自己思虑周祥,正气凛然,令人佩服,心中不禁又多了几分底气。</p></p>

又听他说不管自己居于何处,他对自己的敬慕亲近都无二致,让贾政心中更添了一些笃定。</p></p>

他又想到那日宗人府和礼部连袂上门问责的尴尬,心中便不再有半分犹豫。</p></p>

说道:“老太太,此事就如此定了,儿子会让林知孝家的安排,将大太太迁到西府,儿子带着门中子弟迁到东路院。</p></p>

如此才能展现我荣国府礼道正溯,不仅外头的揣测之言不攻自破,对阖家和顺,家业稳固,也是极有好处。”</p></p>

贾琮听了贾政的话,心里暗自叹息,贾政搬出荣禧堂,其实于朝廷宗人礼法也能应付过去,并不一定要搬到东路院。</p></p>

但是王夫人方才哪一番话,却让贾琮提高了警惕,意识到有些事不能等闲视之。</p></p>

王夫人对自己承袭爵位,心中嫌隙已很深,郁郁不平之意只怕再也难去。</p></p>

贾政提出搬到东路院,此事和自己全无干系,王夫人都会出言以孝礼之意辖制,居心阴狠,明摆要给自己挖坑,让自己留下败德话柄。</p></p>

这种事情有程出来,让你老爷住得舒服些,就算你尽了孝义礼数了。”</p></p>

贾琮这才开口回道:“老太太放心,琮会和二嫂仔细商议,必定办妥当此事。”</p></p>

王夫人一听这话就傻了眼,老太太怎么就同意了,还让这小子修缮东路院。</p></p>

本来自己以言语要挟,以为将贾琮架在台上,他出于对老爷的尊敬,必定会出言挽留老爷住在西府。</p></p>

……</p></p>

人们常说事有定数,莫衷一是,但人心却有定势,即便真有定数,也是由人心的定势造成。</p></p>

如果王夫人不是过于宠溺宝玉,也不会养成宝玉富贵懒惰,诡言强辩,不知深浅的脾气,他就不会口无遮拦言语辱及太上皇。</p></p>

在兄终弟及的宗人礼法之下,就算嘉昭帝有所偏颇,也找不到合适借口,贾政可能真就承袭贾赦的爵位,也没后来贾琮一体双爵的事。</p></p>

王夫人就是丈八烛台,从来只会照到别人,照不到自己。</p></p>

在二房失去承爵之资的事情上,她看不到自己的错漏,一味觉得贾琮抢走二房的荣耀尊贵。</p></p>

正是这种心理定势,让她对贾琮视如仇寇,费劲心思对他挤兑挖坑。</p></p>

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将定势折腾成定数,不仅要搬出荣禧堂,还要搬去东路院蜗居,她又能怪得了谁。</p></p>

……</p></p>

荣庆堂里的事情,一向是瞒不住人的。</p></p>

更不用说是贾政夫妇要搬去东路院,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怪闻,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在贾家东西两府传得尽人皆知。</p></p>

贾琮回了东府之后,没过多久姊妹们都得了消息,贾琮又将今天在荣庆堂的情形一一说了。</p></p>

贾政为人温厚,除了对宝玉和贾环严厉了些,对府上其他晚辈都算和蔼,给人的口碑颇为不错。</p></p>

黛玉、迎春等听了事情来由都有些唏嘘。</p></p>

贾琮承袭荣国爵,贾政夫妇搬出荣禧堂,不过是礼法常理,虽有些尴尬,但在世家常俗之内。</p></p>

但是贾政一房搬去东路院居住,却是在礼法严厉和宽宥的权衡之间,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之事。</p></p>

但最终却因为形势所驱,变成既定事实,就不知该让人说什么了,终究又能怪谁。</p></p>

探春作为二房的姑娘,听了这事心中有些黯然,她心思细腻精明,听了贾琮叙说当时情形,那里还看不出其中根底。</p></p>

以三哥和老爷之间的投缘默契,老爷提出搬去东路院,三哥一定会出言劝阻。</p></p>

如果不是太太出言挑衅使坏,三哥哥怎么会心生忌惮顾忌,对此事不愿说话,事情又怎么会变成这样。</p></p>

贾琮看了探春的神情,能猜到些她的心思,说道:“三妹妹不要多想,东路院原也是大老爷的住处,本就是从荣国府隔断出来。</p></p>

大老爷居住时花了不少心思,房舍精美整齐,并不算很差。</p></p>

我会和二嫂合计一下,将东路院重新修缮扩建,让老爷住得舒服些,也算尽了我们的心。”</p></p>

探春有些欲言又止,说道:“三哥哥,太太她……。”</p></p>

贾琮微笑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也不算奇怪,这样也好,以后也少些是非,阖家安稳都有好处……。”</p></p>

探春听了这话,心中领悟,三哥哥说以后少些是非,那是心中已生出警惕,太太那些心思那里能瞒得住人的。</p></p>

……</p></p>

荣国府,宝玉院。</p></p>

这几日荣国府里外乱哄哄的,先是贾政和王夫人搬出了荣禧堂,接着又说还要搬到东路院。</p></p>

后来王夫人突然病倒了,竟一时都下不得床……。</p></p>

这种荣国二房颠覆性的消息,自然对宝玉院里震动极大,院里上下都有些人心惶惶。</p></p>

如今荣国府彻底变了天,早年东路院的庶子,翻身成了荣国之主,对西府数百家奴真是惊天动地。</p></p>

于是,见风使舵的,试水下河的,观望筹谋的,不一而足,人人都想趁着府上变天,找一个好的踩脚点,也好顺势攀个高枝。</p></p>

比如当年和柳嫂子在西府厨房一起干活的婆子们,这些日子都是见缝插针想往柳嫂面前凑。</p></p>

只是东府门禁规矩森严,她们连东府的门都进不去,更不用说找柳嫂讨好走门路了。</p></p>

那柳家丫头倒是每日来西府,这些婆子拐弯抹角找机会见了,柳大姑娘叫得也很响亮,只是人家虽斯文有礼,却根本不接话茬,更不会上当。</p></p>

这些天西府家奴这类钻营之举,屡见不鲜,日见频繁,蔚然成风,四下里都有些乱糟糟的。</p></p>

但宝玉院里的丫鬟婆子却不在此列,并不是她们的品行有多少高洁,而是因为他们是宝玉的奴才。</p></p>

宝玉是老太太和太太的掌上明珠,是荣国府的无双凤凰,在府上的少爷小姐中最是得宠。</p></p>

所以宝玉房里的丫鬟奴才,在荣国家奴中似乎也高人一等,哪家生子进入宝二爷房里,都像是光宗耀祖一样。</p></p>

但正因为如此,宝玉房里奴才都已打了二房的烙印,即便是想要洗白都是不行的。</p></p>

所以,荣国府换了正主子,他们这一桩反而不利,他们想学别人那样,卖主求荣,另攀高枝,也是万万不能的。</p></p>

宝玉手下的奴才,有一个算一个,不仅都是家生子,而且没有那个不是人精,不然也不能钻得进宝玉院里。</p></p>

他们都知道最近太太病倒了,据说是生生气病的,因为太太觉得是东府的琮三爷,抢走了二房的爵位和家产。虽然并没有闹到明面上,大概在太太心中,贾家二房和大房已势同水火。</p></p>

虽然老爷和太太如今搬出了荣禧堂,和以前相比已经失了势,但这只是相对于东府而言。</p></p>

对宝玉房里这些丫鬟婆子来说,太太依旧是太太,依旧可以轻而易举要他们的小命,所以那个都不敢轻举妄动。</p></p>

但是即便如此,除了袭人、麝月等几个真正死心塌地的,其他人心中多少都有些摇摆慌乱。</p></p>

……</p></p>

这几天因王夫人要搬出荣禧堂,毕竟自老太爷去世,贾政夫妇在荣禧堂已住了十五年之久,积累下的家当颇为繁复。</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肝成人间武圣

江上景

港综警队话事人

爱吃糖三角

歌行:我在青城山修仙

夜静不语

华娱之2000

河狸的米饭

锦堂玉谋

慕七七318

华娱从代拍开始

华尔街扛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