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8章 策论言世情,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加上这些时日因策论之题,一直让他殚精竭虑,遍阅经典,苦思冥想,此刻突然心有贯通,连忙提笔在纸上疾书。</p>

他的女儿也是通晓文事之人,见了父亲这等模样,便清楚刚才父女之间清谈,多半触动父亲心中文思。</p>

说不得本次春闱的策论之题,就会就此而出,她心中也为父亲高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让黄宏沧专心奋笔书写。</p>

时间不知过去多久,那女子送进来的滚热参茶,都已触手冰凉,黄宏沧才将将放下手中毛笔。</p>

他端详着书案上水墨淋漓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遒劲的字体,他神色有些释然,脸上露出微笑。</p>

那女子问道:“父亲是否已经制题成功?”</p>

黄宏沧微笑回道:“已经大致妥当,只需再润色一番就可以了。”</p>

他话才说完,又忍不住咳嗽几声,再去端那参茶,却发现茶水已冷。</p>

黄宏沧有积年的咽症,每到春季,干咳难止,都需要药食保养,不宜吹风受凉,忌饮食生冷,这放凉的茶水,自然不能再喝。</p>

那女子关切的说道:“父亲的咽症还要善加保养,春闱贡院锁门闭户九日,如果咽症加重,又不得出入医治,那就棘手了。</p>

今日鸿兴南货店会送新制的鳞甲鼍肉,女儿让厨娘炖煮羹汤,父亲入贡院前多用几次,也好缓和咽症。”</p>

……</p>

父女两个正说着话,外头书童来报,雍州道御史孙守正孙大人来访。</p>

黄宏沧听了神情微微一凝,问道:“孙大人来访,可曾带了随礼之物。”</p>

书童回道:“孙大人只提了一篮柑橘,说是乡邻入京所赠,带来给大人尝鲜。”</p>

黄宏沧微微一笑,说道:“请孙大人到书房相见。”</p>

一旁的女子心中迷惑,她深知自己父亲为官严正,清廉无私,朝野内外都有名声。</p>

有官员同僚到访,他怎么会问人家有无送礼,这实在大违父亲的本性。</p>

但是听到那官儿只带一蓝柑橘,根本不能称之为礼,他又是神情欣然,请人入书房相见。</p>

要知道一般待客之道,都是请客人到正堂奉茶,请入书房待客,那都是以示亲和之意。</p>

黄宏沧见女儿神情迷惑,便猜到她心中所想,笑道:“孙守正是杭州府人士,当年春闱名入二甲,颇有些才学。</p>

但他出身寒门,并无人脉根底,虽会试排名不俗,但多年来官场蹉跎,之前只是雍州道从七品监察御史。</p>

但此人刚正重礼,忠直敢言,上次威远伯贾琮承袭荣国爵,贾琮之叔贾政有违宗法礼道,擅居荣国正堂荣禧堂,栈恋不去。</p>

满朝官员碍于荣国府旧勋威势脸面,都装作视而不见,唯独孙有道恪守礼法,直言上奏,被圣上赞许,还破格晋官一级。</p>

朝廷上像孙守正这样心怀礼道正气之人,如今已经不多了。</p>

我见他出身微寒,才华不俗,在官场也无人襄助,便向礼部举荐他为本届春闱同考官,想来此次他是来家里致谢走动的。</p>

这次他上门拜访,如果到了金银重礼,那就太让为父失望,只当是看走了眼。</p>

但是他只带了一篮家乡柑橘,说明此人的确有赤忱之心,是可以相交提携之人。”</p>

那女子听了才心中明白,自己父亲是礼部右侍郎,自然对宗法礼道倾力维护。</p>

至于威远伯贾琮的事迹,她多听市井传闻,早已如雷贯耳,自然知道荣国府世袭承袭的故事。</p>

那孙守正所行正合父亲心意,上门拜访又有朴实诚恳之气,怪不得父亲会如此相待。</p>

此时,门外书童来报,孙大人已入了内院,那女子便从书房后门离开回避。</p>

……</p>

书房之内,孙守正进来落座,接了仆妇的奉茶。</p>

又郑重向黄宏沧致礼道谢,两人一起又寒暄了几句,彼此的话题便转到了春闱之上。</p>

孙守正一向沉于下僚,如果不是因弹劾贾政,意外受到嘉昭帝的嘉勉,如今还是个不引人关注的从七品御史。</p>

但凡在朝文官,无不以入事春闱为荣,不要说是主考官、同考官这等显赫之名。</p>

即便做一名春闱跑腿属官,都是极有脸面之事,也是仕途上值得备注的一笔。</p>

像孙守正原先的官位和人脉,因他生性迂直,在神京又无人脉根底,属于爹不亲妈不爱,猫狗都不理你的境况。</p>

虽然因弹劾贾琮,让他意外咸鱼翻身,得了嘉昭帝特意嘉许,将他官升一级。</p>

但是之后朝廷上因自己做引,衍生出各部官员联名弹劾的闹剧,多少也让孙守正看出其中深意。</p>

如果那些官员真的都如此恪守礼道,那里会轮到自己这个七品小官出风头……</p>

他也是寒窗十余年,满腹经纶,金榜高中之人,虽然性情迂直,却不是愚笨之人,自然看出其中究竟,不外乎是圣心所在。</p>

当今圣上将自己破格官升一级,他还不至于糊涂以为,自己真的能简在帝心,圣上只是拿他做个样板和幌子罢了。</p>

甚至孙守正心中估摸,此时风波过后,天子是不是还能记得他这个人,都是两说之事。</p>

如果从此之后,他从一个无人问津的从七品官,再次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七品官,也不少什么太意外的事儿。</p>

……</p>

所以,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之下,他竟能得礼部高官黄宏沧看重举荐,一举坐上春闱同考官这样的尊位。</p>

即便春闱同考官有十八人之多,但对他这样寂寂无名的小官来说,能名列同考,依旧是莫大荣耀,是得了黄宏沧极大的恩遇。</p>

官升一级虽然难得,但曾经担任春闱同考官,对于仕途长远来说,更说是一笔丰厚同伦的履历。</p>

他在得知这等喜讯之后,心中对黄宏沧感激涕零之下,甚至起过重礼相谢的冲动。</p>

好在他虽性情迂直,但也是个明智之人。</p>

想到黄宏沧一贯严正清廉的官声,他提携自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难道会为了自己的谢礼?</p>

于是,他明智的打消了内心冲动,只是提一篮故乡的柑橘上门拜访,而这等举止却正好合乎黄宏沧的心意。</p>

……</p>

书房之中,孙守正心怀提携感恩,黄宏沧也觉自己识得同道之人,两人相谈默契。</p>

孙守正从未做过春闱属官之事,而黄宏沧为官二十年,曾做过两次春闱同考官,在此道上见闻广博。</p>

因此,孙守正向黄宏沧请教同考要紧事宜,便成了两人谈话的主题。</p>

两人一直聊了数盏茶的功夫,这才收住话头。</p>

孙守正正想告辞,无意间看到黄宏沧书案上码放许多书籍,其中一本摆放在桌角位置,上面写着《刘吉川文录》,心中微微一动。</p>

黄宏沧笑道:“琚舟可曾读过刘吉川的文章?”</p>

孙守正神情有些愧然,说道:“下官倒是听过刘吉川的大名,却未曾拜读,刘吉川的书籍,也一向很少付印销卖,市面上很少能看到。</p>

究其原因,不过是刘吉川曾是前宋之官,当年流落金陵,太祖皇帝称帝之时,他心怀旧朝,曾在民间写文抨击太祖改朝之事。</p>

太祖皇帝胸有四海,旷代圣君,自然不会和遗朝文人一般见识。</p>

不过后人因太祖之尊,但凡授业之师,都回避刘吉川其人。</p>

因此他的文章也就流传不广……”</p>

黄宏沧笑道:“这等如烟往事,都快过去百年,当年太祖皇帝都一笑了之,况且我等后人。</p>

其实,不论刘吉川当年迂腐之举,单单以他的才情文章论道,还是极有可取之处的。”</p>

孙守正问道:“老大人如此说来,下官还真想好好拜读其文,只是刘吉川文录市面上极少,不知老大人购于何处。”</p>

黄宏沧笑道:“这事你也是问到老夫,不然还真不容易得知,此书在神京之地,只有文翰街萧家书铺才有付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肝成人间武圣

江上景

港综警队话事人

爱吃糖三角

歌行:我在青城山修仙

夜静不语

华娱之2000

河狸的米饭

锦堂玉谋

慕七七318

华娱从代拍开始

华尔街扛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