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豪门夜宴(上),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豪门夜宴(上)
豪门夜宴(上)</p>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只给本王提个醒,还是给每个吊丧的皇子,都提醒了呢?”</p>
回到泾阳县的府邸以后,永王李璘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对身旁的高尚询问道。“吊唁”太子妃不过是个幌子,李琩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怕就是为了传递消息!</p>
回府以后李璘的脑子才转过弯来,发现此事并不简单。</p>
他丝毫不怀疑字条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令人费尽思量。</p>
“殿下,太子这么做,不过是想祸水东引,让诸王们先出手,他黄雀在后罢了。”</p>
高尚将手里的字条看了又看,总共也就十六个字,多一個也没有!</p>
狗×的李琩,多写几个字会死啊,非得做谜语人!</p>
天子驾崩的时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子。会有无数想要混从龙之功的人,会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p>
高尚不动声色说道。</p>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军高层里面安插亲信,何其难也!唯有兵变可以跟李琩抗衡。</p>
要说李琩有杀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点虾米大的力量,对付基哥就是以卵击石,他也配么?</p>
他图个什么呢?</p>
“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太子手里无兵,甚至连幕僚都没几个,平日里见幕僚,还得给圣人报备,形同蹲监牢。</p>
李林甫目光灼灼的看着刘晏询问道。</p>
李琩要黄雀在后,他配吗?本王手里还有些家奴可以用呢!”</p>
长安交子名声日坏,将其废除,换上新交子,恐怕已经不可避免。”</p>
这也是李璘感觉困惑的地方。</p>
而现在时移世易,天子如果得了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不必那么激进,也可以想别的办法呢?</p>
李璘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决意先在这次天子寿宴上,先观察一番再说。</p>
“过几天,就是圣人的寿宴。</p>
他不引边军入长安赌一把,那就永远没机会,而且人心和大义也不在他这边。</p>
怎么选都只有这两条路。</p>
“殿下,事关重大,奴以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这个消息,会改变某些节度使的想法。”</p>
这个道理李林甫明白,但他不明白的是,长安交子贬值太快了!快到政策已经跟不上变化!</p>
当初借给你们交子的时候,是签了契约书的。现在秋收了,按契约书办事就好了,该什么价就是什么价,现在你们想按市价来还债,明摆着是违反了契约,你们这群刁民是想造反么?</p>
可是农民和某些地主也有话说啊。</p>
当初,朝廷提出“交子借贷”,为贫困的自耕农提供启动资金。农户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农具与种粮,感念基哥恩德。朝廷体恤百姓。</p>
高尚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p>
只要是得了病,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殿下到时候仔细观摩便是。</p>
要是朝廷已经给了办法,到时候还有人想薅羊毛占便宜,那就是妥妥的刁民,可别怪神策军铁拳打得肉疼了!</p>
“嗯,此法或可一试。新的长安交子要如何,伱真的想好了么?换汤不换药是没有用的。圣人怪罪下来,你我都要倒大霉。”</p>
刘晏接过李林甫递过来的茶杯,小心翼翼的回复道。</p>
然而李璘不知道的是,和他相似的故事,此刻还在其他成年皇子身上演出。这些皇子也和李璘一样,找来自己的亲信幕僚,商议对策。</p>
李林甫微微点头,随即他想到了一件事,反问刘晏道:“朝廷为何不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河西交子印好,送到凉州发行,也不碍事啊。”</p>
基哥诸子当中,唯有太子李琩没有接到请帖。</p>
……</p>
这等于是薅羊毛薅到官府头上了。</p>
“右相,可以让百姓在长安售卖粮秣。但是,官府这边只收河西交子,不收长安交子。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也没说必须要用什么交子还债,对吧?</p>
然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初已经是大相径庭了。</p>
什么叫李琩没有资本,太子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是大唐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p>
当然了,私底下收买不算。然而太子也只是名头大,手里根本没几个私房钱,他拿什么收买亲信呢?</p>
刘晏尽量用比较委婉的措辞,向李林甫描述自己的办法。</p>
引边军入长安,这就跟当年董卓入洛阳一个性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p>
长安交子大幅度贬值,手握粮食的自耕农甚至借了青苗贷的地主,大可以将粮食的一小部分换成交子,用来还债,剩下的留给自己用。</p>
然后这些人再拿着交子去还债。</p>
“右相,以卑职之见,毁约后患无穷,此风断不可长。这个口子一旦开了,我们面对的就不是那些自耕农了,而是大量投机取巧的地主豪强。”</p>
高尚对李璘这个木鱼脑袋已经彻底无语了。</p>
很多大户都暗中谋划好了,只要朝廷肯开这个口子,他们就可以在长安城内低价收购拿下现在狗都不要的长安交子,再用这些交子,从自耕农那边“高价”购买粮食,让这些人拿着长安交子去还青苗贷。</p>
如果有禁军可以用,谁还会没事去引边军,来帮助自己政变呢?</p>
李璘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当初毕竟被寿王坑过一次,多少也长了点心。</p>
有钱,就能拉动消费。有了消费,就能制造繁荣。</p>
或者就按朝廷的办法,采用“内部消化”的办法,用粮食平账。</p>
然后一步步拉拢朝臣,组建新的朝廷中枢即可。</p>
之前勾结安禄山,是因为他知道安禄山也需要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李璘很明白,天子究竟还能活多久,这个变量太大了。</p>
一时间关中各地群情汹涌,居然还出现了农民组织起来,冲击县衙的咄咄怪事。</p>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天时间总体而言,长安城内的局势是波澜不惊的,但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p>
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p>
正当李璘跟高尚商议大事的时候,书房外面有个宦官提醒了一句。</p>
殿下想探究这件事的影响,那就必须要先确认这件事的真伪,不然就毫无意义。”</p>
在华清宫的基哥,听说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以后,破口大骂那些闹事的农民忘恩负义,不识抬举!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除了派兵镇压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了。</p>
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p>
非得是李璘这样的废物,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换个聪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p>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