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豪门夜宴(上),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用现在长安市面上比较保值的河西交子,来当官方货币替代物,允许农民们在长安市集上卖粮食,但必须上缴河西交子。</p>
利益在眼前,契约算个屁啊!那破纸擦屁股都嫌硬!</p>
李林甫无奈叹了口气,忍不住提醒刘晏说道。</p>
卑职近期也是在寻思交子革新之策,待构思完备后,再报与右相。先暂用河西交子,以解燃眉之急。</p>
基哥给李林甫下了死命令:今年秋收,一定不能出乱子,不管是用什么办法!若是出了乱子,到时候你这右相也别干了!</p>
李林甫得到消息以后,也是一脸懵逼。</p>
现在基哥的日子是过一天就算一天,他压根就不想花心思去处理这些烦心事。那些刁民们不守契约,他们还有道理了?</p>
毕竟这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几十贯在权贵眼里就是一顿饭钱,可是在农民眼中,这些钱可以是几年的花销。</p>
“右相,这件事要是办了,河西交子必然大幅度贬值。到时候与西域胡商交易的时候,我们就会势弱。而河西交子一旦变成了下一个长安交子,河西边军哗变怎么办?</p>
交子不互通,实为烧林断火也!有了阻隔,一地乱了,不至于全国都乱,卑职以为留着河西交子的独立性是必要的。</p>
刘晏小声建议道。</p>
李璘轻轻摆手,还是感觉高尚的主意太过激进了。</p>
若是请了诸王参加寿宴,则可以仔细观察圣人的仪态。</p>
无奈之下,李林甫只得将户部交子司的司曹刘晏叫来商议对策。</p>
李琩此举,不就是要让诸王先行试探么?”</p>
于是关中各地府衙县衙,但凡实行了“青苗法”的,都拒绝接收长安交子,而是强制要求自耕农,甚至某些大地主,按照契约完成交易,将粮食上缴以后,官府再给他们长安交子。</p>
现在出问题的又何止是长安交子啊!</p>
交子的剧烈贬值,本质上还是财富被朝廷疯狂的榨取掠夺。若是不改制,新的“长安交子”,还是会走老路的!到时候损害的是朝廷的制度威严!</p>
“你说的情况本相何尝不知,只是,计将安出?”</p>
虽然请帖还未发过来,但皇子不参加圣人的寿宴,反而能证实李琩所言非虚。</p>
你说契约什么的,反正我就一句话:不听!不听!我就不听!</p>
似乎有人在暗中怂恿一样,关中各地农民成群结队的在本地府衙、县衙门前请愿,日日静坐,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在长安市集上将粮食售卖,然后再将得来的长安交子用以偿还青苗贷!</p>
不同意的话,他们就不让本地官府正常办公!</p>
这些人拦又拦不住,劝又劝不走,甚至还有很多本地的大户,悄悄在其中推波助澜!</p>
“如今群情汹涌,本相亦是束手无策,敢问刘司曹有何良策呢?</p>
太府尹杨慎矜是指望不上了,本相对你寄予厚望。”</p>
看到李璘一脸困惑的模样,高尚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才好!</p>
李璘微微点头说道。</p>
也就是说,你拿交子还青苗贷是可以的,但不能直接拿长安交子还,必须得有粮食交接的“文书”,才能办这个!</p>
平心而论,官府有自己的考量,并且理由充分。</p>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p>
李璘语气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p>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别看李琩是太子,他手里连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兵马都没有。守卫东宫的神策军,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军!</p>
然而,现在秋收了,农户们需要按照当初签订契约的“官府指导价”,将自家的粮食换成交子,然后再拿着交子去还债,这样就把整个流程走完了。</p>
这等于是本地大户和农民一起薅官府的羊毛。朝廷吃了亏,大户们当了好人,何乐不为呢?</p>
“确实如此。”</p>
借多少钱,还多少钱,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也要知道朝廷的困难才是。”</p>
有人茫然无知,不知道要怎么应对;</p>
李璘面露兴奋之色,紧紧握拳说道!</p>
如果不是心里有鬼,为什么传旨的宦官扔下请帖就走?这必然是担心被诸王反过来询问送请帖的人,怕有什么秘密被探知。</p>
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某个小书房内,李林甫笑眯眯的看着刘晏询问道,亲自给对方煮茶。让刘晏一脸受宠若惊。</p>
也有人比李璘想得更多,甚至已经实锤了某些关键的事情。</p>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绝症”,那确实要亲眼确认一下才行。不过也真如高尚所说,天子要是不请李璘这样的皇子们赴宴,这有悖人伦太过怪异,反而是实锤了李琩的说法。</p>
毫无意外,他们都接到了天子的请帖,三日后必须来华清宫赴宴。</p>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p>
官府说不要就不要啊?</p>
平时很“讲理”的百姓,现在突然“不讲理”起来了,明明是他们不守契约嘛!</p>
基哥心中充满了烦躁,寿宴又在眼前,他根本就无心政务,于是就将这个包袱抛给右相李林甫了!</p>
“那个老不死的果然有问题!”</p>
我这粮食拿到长安城里面去卖,分分钟就能平账,还能多不少剩余的。我拿来为家里置办点物件,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难道不好么?</p>
我凭啥吃这个哑巴亏呢?</p>
“对对对,本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要如何应对呢?难道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吗?”</p>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释了一番,李璘这才恍然大悟。</p>
这“青苗法”刚刚出台的时候,确实反响极好。农民们拿着低息贷款,在各地官府的监督与协调下,购买农具、种粮等必需品。此举让关中地区的经济更加繁荣了。</p>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资本。只要天子突然驾崩,他就手握大义,操作空间要比殿下从容得多,躲进神策军大营就有了兵马。</p>
“殿下,圣人派人送来请帖,三日后在华清宫举办寿宴。送请帖的宦官已经离开了。”</p>
当初的政策蜜糖,如今反过来成为了政策砒霜。得了便宜的农民们,现在要他们吃亏履行契约,结果这些人彻底不干了!</p>
本来他都已经跟安禄山谈好了,结果这厮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边,难道就只有安禄山么?</p>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动起来了。毕竟,谁还不想混个从龙之功呢?</p>
“还不急,等宴会后再说。”</p>
“请右相放心,卑职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定不会让右相失望的。”</p>
刘晏信心满满的叉手行礼道。</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