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5章 who cares,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who cares
who cares</p>
汴梁城皇宫紫宸殿内,气氛庄严中隐约透着几分懒散。群臣们有人衣冠不整,有人闭目养神,还有人一看就是魂飞天外,心思早就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了。</p>
新天子李偒坐在龙椅上,感觉屁股下面似乎全是钢针,让他浑身不自在,却又不敢走。</p>
“严尚书,朕想问问,方大帅什么时候来皇宫呢?”李偒看向严庄询问道,语气有些谦卑。</p>
登基大典何其重要,别人都来了,唯独方清没来。于是这典礼就卡在此处不动,必须等方清来了,才能进行最后一步:给天子戴上大裘冕。</p>
“加冕”一词便是来自于此。</p>
大裘冕是天子登基,祭祀等重大活动才会佩戴的特殊礼冠,具有非常重大及严肃的象征意义。</p>
换言之,以前的大唐皇帝,戴这个帽子,自己说了算,礼部官员照办即可。但现在,李偒这个傀儡天子说了不算,要方清说了才算。</p>
所以现在方清没来,礼仪就卡在“授予礼冠”上了。</p>
方大帅是忘记了这件事么?</p>
其实,在场所有大臣都知道,一个九岁时,就能够给河西士卒代写家信的人。他一路历练到现在,其政务经验之丰富,已经超过了在场所有人。</p>
给天子授予礼冠这样的礼仪程序,即便是大家都忘了,方清也是不会忘记的。</p>
所以,现在紫宸殿内一众臣子们的漫不经心,也就情有可原了。</p>
他们是方清的臣子,而非是李偒的臣子。既然不是臣,那自然不必显露出那种“抛媚眼给瞎子看”一般的敬畏。</p>
方清没到场,这里就不可能庄严肃穆!也不该庄严肃穆!</p>
“陛下,官家还没到皇宫,授予礼冠之事,还要再等等。”</p>
严庄皮笑肉不笑的对李偒插手行礼道。</p>
李偒心中大骂严庄无耻,脸上却只能以笑容面对。</p>
当初,是方清力挺他当太子的,如今外人或许会察觉到李璘的死或有蹊跷,他这个新天子作为最大受益者,自然是无法摆脱嫌疑。</p>
所以站在旁人的视角看,即便方清对不起很多人,也绝对没有对不起他李偒。这一刻,方清虽然还没到紫宸殿,但他的影响力,却已经压得李偒喘不过气来。</p>
不参与政务,就不掌控实权。</p>
这个道理此刻就如同天条一般,是那样的无可争辩,又是那样的讽刺。</p>
坐在龙椅上的李偒十分心急,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p>
“官家到!”</p>
殿外有宦官高声唱名。</p>
紫宸殿内群臣顿时把腰杆挺直了,刚才身上的稀疏懒散一扫而空!</p>
前倨后恭之态,看得李偒眼睛都瞪直了。他还以为这帮人是天生就懒散呢,原来,别人只是压根没把他当回事罢了。</p>
“陛下,微臣因故来迟,死罪死罪。”</p>
方重勇对李偒插手行礼道,态度甚为谦卑,并无权臣之傲慢,他身后还跟着车光倩。</p>
李偒被他晾了一个时辰心中有气,忍不住反问道:“登基大典何等庄严,官家因何事来迟?”</p>
“回陛下,也不是什么大事。</p>
就是郭桥的银枪孝节大营内有军士哗变,鼓噪要拥戴官家为天子,官家不得已去弹压罢了。</p>
稍稍来迟,请陛下莫要怪罪。毕竟,您也不想哗变军士冲进这紫宸殿吧?”</p>
方重勇身后的车光倩当“嘴替”,帮这位方大帅回答了李偒的问题。</p>
“竟有此事?”</p>
李偒吓得站起身,又缓缓坐下。</p>
“回陛下,确有此事,不过微臣已经处置妥当了。</p>
军中武夫偏听偏信,空有一身蛮力,必须得好好约束,请陛下不要怪罪他们愚昧无知。”</p>
方重勇面色淡然说道,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至于要如何惩罚这些哗变的士卒,压根提都不提一嘴。</p>
“官家日理万机,无妨,无妨的。”</p>
李偒面色尴尬说道,他缓缓坐下,面色惊疑不定。李偒自然是知道,军士哗变是假,方清给他下马威才是真,搞不好就是自导自演的。</p>
但他还能说什么呢?</p>
方清没有撕破脸,只是因为对方不想撕破脸罢了。</p>
“礼部尚书,这授予礼冠的程序怎么停下来了?</p>
继续吧!天子还等着在呢!”</p>
方重勇对着郑叔清呵斥了一句。</p>
“是下官的失误,下官这便补救。”</p>
郑叔清出列,招呼礼部的一个官员将大裘冕拿来,然后递给李偒的贴身宦官。后者上前给李偒戴上大裘冕,礼仪完成。</p>
就这么简单!</p>
整个过程,居然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到,就已经完成了!</p>
可是方清不来,就是无法完成!</p>
李偒心中怒火蹭蹭蹭的往上窜,然而一想到方清在军中的威信,在朝中的势力。</p>
顿时就如同大水淹了小火苗,只剩下拔凉拔凉的。</p>
车光倩刚刚不是说了嘛,银枪孝节哗变,要拥戴方清为天子。无论真假,其威胁警告之意,已经是表露无疑。</p>
李偒吞了口唾沫,看向方重勇,面色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p>
“陛下,登基大典已经结束了。皇宫是您的家,您才是主人,微臣等人都是客,客随主便。”</p>
方重勇对李偒插手行礼道。</p>
这就……完事了?</p>
李偒心中震撼,又不方便表露出来。</p>
如此简陋的登基仪式,是不是太草率了点?</p>
“那就,那就散朝,散朝,哈哈哈哈。”</p>
李偒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宣布散朝。</p>
紫宸殿内群臣开始鱼贯而出离开大殿,秩序井然。至于天子登基该有的那些繁杂礼仪,这次完全没有呈现出来,也无法呈现。</p>
大唐天子正儿八经的登基大典,前期准备起码是一个月。</p>
李璘的身亡非常意外也非常突然,方重勇的处置,更是快刀斩乱麻。这让新天子李偒,身上带着一股难言的草台班子气味。</p>
其实吧,如今的汴州朝廷虽然运转起来了,权威日重。</p>
但它似乎与皇权隔绝开了。说这天子就是个不管事的草台班子,倒也恰如其分。</p>
……</p>
旧天子遇刺身亡,新天子仓促继位。</p>
按理说,这件事非常严重,也非同小可。</p>
按理说,应该会引起朝野震动,民间非议,外敌窥探。</p>
不说是山崩海啸风卷残云,起码也该是暗流涌动草木皆兵。</p>
然而,当方重勇身着便服,闲逛于汴州运河各渡口,流连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大酒楼茶楼时,却惊讶的发现。</p>
好像没什么人关注李璘的身亡,以及天子的轮替。</p>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因为言路堵塞,人们都不敢说话了。</p>
恰恰相反,方重勇和汴州朝廷,对于言论管制很松懈,只要不是宣传造反的,只要不是跟方重勇公开唱反调的,想说什么都可以说,甚至可以编成段子在茶楼说书都行!</p>
不是大家不能说话,而是现在谁还关注换天子了啊!</p>
天子又不免税,又不给自家送米送面!天子身边的貌美妃嫔,是能摸还是能睡?跟自己这种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