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干部考核的多维视角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干部考核的多维视角,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上班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祁同伟稳稳地端坐在那宽大厚实的会议桌前,手中钢笔仿若被一股无形且强大的力量凝滞在空中,笔尖轻轻摩挲着那份全新拟定的干部考核方案草案。“群众满意度权重” 一行,墨渍正缓缓洇散,恰似一团沉甸甸、压得人心头发闷,且久久不愿消散的乌云,沉甸甸地笼罩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会议室里,激烈的争论声似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他目光如炬,眼角余光敏锐地捕捉到组织部张副部长翻动文件时,动作透着明显的急切。文件某页边缘,已然被指甲用力掐出一道月牙状的凹痕。定睛一瞧,正是那争议不休的 “创新指标” 界定条款,纸页空白处,铅笔反复涂抹的痕迹密密麻麻、杂乱无章,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场讨论的艰难与纠结。
“祁书记,咱们现行的考核标准都稳稳当当沿用十年了,这些年一直运转得颇为顺畅。这要是骤然来一场大刀阔斧的大变革,我实在担心会生出诸多乱子啊。” 张副部长抬手缓缓摘下眼镜,动作间满是深深的忧虑。他用衣角细致地擦拭着镜片,镜片后的目光中,写满了对未知变革的忐忑与不安,“就拿这‘群众满意度’来说,咱省有些乡镇地处偏远深山,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想要开展随机走访,根本无法做到全面覆盖每一处角落。还有这‘创新指标’,更是难如登天。创新本就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难以精准量化,一旦操作稍有偏差,便极易沦为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刹那间陷入一片死寂,参会的二十多位干部皆沉默不语,唯有空调出风口发出的嗡嗡声响,在这寂静得有些压抑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突兀刺耳,仿佛在为这场充满挑战的改革高声鸣笛示警。
祁同伟神色平静如水,并未立刻作答。他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投影仪前,修长且干练的手指熟练地按下开关。屏幕上,近三年干部考核数据以整齐有序的柱状图形式清晰呈现。众多数据里,“常规工作完成度” 的柱状图始终高高耸立,稳稳占据高分区域,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群众投诉量” 与 “创新项目数” 的曲线走势却极为诡异,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同志们,大家都来仔仔细细瞧瞧这组数据。” 他的指尖轻点着屏幕上的 “干部晋升率” 折线图,语气沉稳有力,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连续三年考核成绩优秀的干部里,竟有 43% 在实际工作中毫无建树,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可反观几位因‘创新风险’被扣分的干部,他们却成功推动了重大项目落地,为地方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说到这儿,他稍作停顿,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视一圈会议室里的众人,旋即猛地放大某开发区主任王强的案例,“就拿王强来说,去年他大胆试行‘容缺受理’机制,这本是一项极具开创性与前瞻性的改革举措,却被考核组以‘程序不合规’为由扣了 15 分。但大家可知道?正是这项改革,让项目审批速度大幅提升,足足提速 60%,极大地优化了咱们的营商环境。”
为深入洞察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现有考核机制的真实想法与心声,祁同伟亲自挂帅,带领工作组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 “考核问诊” 行动。在青阳县一处普普通通的村民院落里,那老旧斑驳的门槛上,祁同伟如同一位亲切随和的普通访客,稳稳地蹲坐其上。一位老农坐在他身旁,手中握着旱烟杆,时不时用烟杆轻轻敲打着石板路,满脸无奈地叹道:“那些干部啊,一年到头在村里都难得见上几回面,这考核的时候,就发几张表格让我们填,就凭这,能评出个啥真实情况来哟?” 在桃源县的产业园区内,年轻干部小李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墙上那一排排荣誉证书,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的苦笑。他指着证书,对祁同伟说道:“我们没日没夜地辛苦搞智能车间改造,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可到头来,还比不上别人写几篇花里胡哨的汇报材料得分高,这真叫人寒心呐。” 祁同伟神情专注,认真聆听着,将这些话语一字不差地工整记录在笔记本上。不知不觉间,汗水从他额头悄然渗出,洇湿了纸页边缘,留下一片片深色的痕迹。
结束基层走访回到办公室,祁同伟深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迫在眉睫,于是亲自牵头,挑灯夜战。他紧急召集组织、纪检、统计等七个关键部门的业务骨干,将他们 “关” 在一间略显逼仄局促的会议室里,目光坚定且锐利地扫视众人,郑重说道:“今天把大家叫来,每个人都必须带着实打实的工作案例,咱们要实实在在地讨论,务必攻克这考核细则制定的难题。” 讨论过程中,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农业局和人社局的代表在 “乡村振兴考核指标” 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脖子粗。祁同伟看着这僵持不下的局面,突然站起身,大手一挥,果断说道:“别争了,咱们光在这儿纸上谈兵根本没用,走,去白水县实地看看。” 在白水县的苹果种植基地,果香四溢,沁人心脾。祁同伟手持一个被虫害侵蚀得满是孔洞的苹果,眉头紧锁,向农技站站长问道:“老周,你们一直大力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按道理来说,效果应该相当不错,可为啥在考核里却丝毫体现不出来呢?” 站长赶忙从兜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略显破旧的工作日志,小心翼翼地翻开,无奈地说道:“祁书记,我们的工作记录都在这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时间、实施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现行的考核标准,只认最终的产量数字,我们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全都被忽视了。”
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布满荆棘,绝非一帆风顺,其面临的阻力远超想象。在首次征求意见会上,矛盾彻底爆发。某老牌市直单位的处长情绪激动,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吼道:“把‘创新失误’单列出来作为加分项,这不是明摆着鼓励大家胡作非为吗?这要是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工作还怎么规范有序开展?” 祁同伟面对这激烈的反对声浪,神色依旧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慌乱,更未急于反驳。他有条不紊地展示了邻省的成功改革案例:“大家看,邻省设立了‘改革创新容错清单’,明确规定了七种情形不予追责。实施三年来,他们成功诞生了 27 项全国首创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的发展与进步。” 说着,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念出之前走访基层时,一位干部的原话:“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怕一不小心踩了红线,受到严厉处罚,所以宁愿安安稳稳地不做事,也不愿去冒险尝试创新。”
为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让考核结果真正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祁同伟积极推动建立 “三维验证” 机制。他广泛动员,从高校、企业、社区精心挑选了 50 名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观察员,郑重其事地为他们发放印有二维码的监督卡。有一回,某街道办上报的考核材料中,“群众满意度” 一栏赫然显示 “100%”,这一异常数据瞬间引起了祁同伟的高度警觉。恰巧,观察员老陈通过扫码提交的视频证据揭露了真相:考核当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手把手指导居民填写好评表。祁同伟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整改会,表情严肃得如同寒霜,将涉事干部的检讨材料挂在政务内网,向全体干部敲响警钟:“考核绝不是一场简单幼稚的数字游戏,糊弄群众,就是在糊弄自己的政治前途,这种行为,我们绝不姑息迁就。”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当属如何平衡 “显绩” 与 “潜绩”。在一次关于 “生态治理考核权重” 的讨论会上,环保局长满脸愁容,苦笑着说道:“种树治沙,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久久为功的工作,起码得十年才能见到明显成效。可干部们五年一换届,谁愿意去干这种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呢?” 祁同伟听完,沉默良久,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随后,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建立干部任期责任追溯制”。他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石门县的荒山,漫山遍野的小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生机。他指着这些树苗,语重心长地说:“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毫无生机的荒山,当时的县委书记如今早已退休,但这片茁壮成长的林子,就是他为这片土地留下的最宝贵政绩,我们绝不能让这些默默付出的干部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