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干部考核的多维视角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干部考核的多维视角,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上班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了让考核机制能够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真正发挥激励干部的积极作用,祁同伟别出心裁,每月定期举办 “考核沙龙”。在一次沙龙上,现场气氛热烈而又略带压抑。年轻的驻村干部小赵双眼泛红,情绪激动地说道:“我们在村里驻村三年,风里来雨里去,硬化了村里的道路,建起了合作社,为村里的发展付出了这么多。可到了考核的时候,考核表上‘招商引资’那一项,还是零分,我们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祁同伟听后,当场掏出手机,拨通组织部电话,语气坚定而果断地说道:“立刻修改考核指标,增加‘民生工程实效’专项评分,绝不能让真正干事的干部吃亏。” 这种现场办公、快速决策的方式,让考核细则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迭代了七版,不断趋于完善与成熟。
随着新考核机制的逐步推行,积极的变化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降临。曾经那些整日埋头于办公室,一门心思热衷于写材料、做汇报的干部,开始主动走出办公室,频繁往基层跑,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汇报文件明显减少。那些因创新受挫,一度心灰意冷的干部,也重新燃起了工作热情。某开发区精心打造的 “智慧政务平台”,在新考核机制下,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成果和实际应用效果,在考核中获得满分,成为了其他地区学习的优秀榜样。但祁同伟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他特意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三个沙漏,分别标注 “数据核查”“群众走访”“结果公示”。每当沙漏里的沙子流尽,清脆悦耳的提醒铃声便会响起,时刻督促着他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确保考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按时、高效完成。
在考核程序执行的细节上,祁同伟更是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当他发现某单位存在 “轮流坐庄” 的考核乱象时,没有简单地进行处罚了事,而是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考核推演”。他让纪检干部扮演考核对象,组织部干部负责进行考核。在模拟考核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共发现了 13 个程序漏洞。这种实战化的整改方式,让干部们深刻认识到考核程序规范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 “公平公正” 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与深刻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考核工作的专业性,让考核结果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祁同伟积极推动建立 “考核专家库”。他广泛邀请经济学教授、企业高管、基层模范代表等各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考核工作。在一次对县领导班子的考核中,一位企业家代表仔细审阅完相关材料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产业规划,从表面上看,蓝图描绘得美轮美奂,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它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旦实施,很可能会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 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考核的视角,让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准确。
随着干部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新的问题也如影随形,接踵而至。某部门为了追求创新得分,盲目跟风上马 “网红项目”,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只注重表面的热度和宣传效果,却严重忽视了实际效益。祁同伟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说道:“创新绝不是一场华而不实的作秀,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我们必须建立‘创新项目后评估’机制,要让每一个创新项目都能实实在在地为地方发展带来效益,绝不能让老百姓为我们的政绩冲动买单。”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参会的干部们纷纷认真记录,深刻反思。
当又一个考核周期来临,祁同伟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单位提交的自查报告,文件堆积如山。他戴着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前,逐份审阅这些报告,眼神专注而认真,不时用红笔在报告上圈圈点点,写下批注。窗外,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整理着群众反馈的意见表,那些写满群众建议和心声的纸张,如同一块块坚实的基石,正在悄然重塑汉东干部队伍的考核体系,为汉东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