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前言,浊流滚滚,泾河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四十八章 订童婚重金拿下 为儿媳打井盖房

第四十九章 失人伦养父偷腥 愚倔女失德丧良

第五 十章 残疾女惨受家暴 庄稼汉围攻起哄

前 言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成语,让我记忆最深刻一个成语,就是泾渭分明,因为它起源于流经我们家乡的一条大河―泾河。

记得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有句成语:泾渭分明,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泾―指的就是我们山脚下流过的这条大河,即泾河。渭―指的就是流经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泾渭两河,在陕西的高陵县交汇,也就是说,泾河流入渭河中。在交汇处形成一个自然现象,就是同在一条河流,一边水清,一边水浊,看起来很明显。所以,古人看到这个现象,就得出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来。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同在一处,也是界限很分明,是非很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我似懂非懂,还是好奇地问:“老师,泾渭分明,那到底是经河水清?还是渭河水清?”

老师回答说:“这个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能为其解释: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古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即浊泾清渭。我们如果去到泾河边看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我们看到的一定是浪涛滚滚的泾河浊流,它让人的第一认知,就是泾河水浊。

什么原因使得泾河水变浊了呢?因为,泾河处在黄土高原,高原上山高流急,流域很长,泾河流经甘陕两地,两岸全是泥沙,自然带去的泥沙很多。而且,泾河的出山口与渭河交汇处的距离又短,泥沙不能完全沉淀下来,肯定还是浊流。尤其是夏季,遇到大雨,洪水冲刷,河水浑浊更为严重,冬季水流小,比夏季好点,但依然是浊流。而渭河呢,水源虽然经甘肃定西流来,流域很长,大多支流都来自秦岭以北石山,水源多是清水流。虽然流经过程中,也能带起泥沙,那肯定比泾河逊色多了,再加之渭河流过八百里秦川,水流和泾河相比相对平缓,浊水易沉淀,水流肯定比泾河水清。所以结论就是:泾河浊,渭河清。”

我又问老师:“老师,泾河在根上都流的是浊水吗?”

老师笑着回答我:“实际上,泾河是许多小河汇聚而成的。它的每条河流的根上都是清水,就像我们山沟里的河水一样,举手可饮。因它的流域长,支流繁多,在流经黄土沟的过程中,容易带起泥沙。尤其是雨季,塬面上的流水,落入沟壑之中,巨大的落差和冲力,带走更多泥土,河流喘急,将泥土搅拌浑浊,不能沉淀,原本清澈的河水,就这样被搅浑带入泾河中。泾河流入渭河,渭河又流入黄河。你们知道吗?黄河为什么叫黄河?就是因为它流的水是黄色,那就是冲刷黄土高原泥土染黄的。黄河在甘肃上游也是清水流,流过黄土高原,就变得混浊起来。

黄河流经河南地势平坦的时候,泥沙沉淀,河底增高,为了防止洪水冲淹,黄河下游,当地就把河堤不断的增高。所以在河南以下平原地域,就有一个现象,河水流过的区域河底高,而周围的平原却低于河道,形成了悬河。一旦发大水,出现洪流,就有决堤的危机,一旦决堤,河水就会淹没河南下游。

解放前,曾经就有黄河决口,水淹河南的悲剧发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难题,国家就决定在河南的三门峡修建水库,将黄河水拦腰截断。既能挡住洪流,防止决堤,沉淀泥沙,又能发电,一举两得。可就是这个泥沙,成了难解之题。河水入水库,水没了流速,泥沙迅速沉淀,长久以往,泥沙就会抬高流入三门峡水库的入口,并能减少水库的库存量,因而影响发电。

三门峡距离潼关很近,渭河入黄河口就在潼关,渭河又是黄河上的第一大支流,如果提高三门峡水库的库存水位,潼关的渭河河道,也就变成三门峡水库的库区,渭河就会流水不畅,泥沙沉淀在渭河口。黄河发大水,库水倒流入渭河,也会造成渭河流域两岸的水灾。曾经的水灾,引起河南,陕西的地域纷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务院才把起初设计的三门峡水库的水位,降了又降,降低了库存水位,暂时缓解这个难题,这些说起来,都是泥沙惹的祸。”

我仔细的听着老师的讲述,这些话,就深深的印在脑海。这才明白,我们身边这条大河,竟然依它浑浊而称着,也依它的浑浊,给黄河流域造成难于治理的麻烦,以至于人们现在也无能为力。

我天真的问老师:“老师,如果在各个源头,各个山沟,多打些水库,不让形成洪流,让浊水变成清水再流走,黄河支流全都变清了,也不再有洪流,不就解决黄河浑浊,和洪流的问题了吗?”

老师大声笑道:“你知道黄河水有多大吗?你知道这需要打多少座水库,才能控制黄河的水流吗?你的想法是好的,但这需要好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我们目前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办不到呀!据有关消息传说,国家计划要在泾河出山口的东庄修建水库,这座水库拦腰就把泾河截断,库水存量也相当大,库区淹没上游河道百里以上。一旦建成,它就成了泾河上的一道水阀,管控泾河,彻底让泾河水变清后流走,并能建发电站,可谓是一个利国利民,解决浊流的大好设计,但也是因财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只能停留在计划中。”

我呆呆的看着老师,心里在想:世界这么大,还真有我们办不到的事情。什么时候才有能力,让泾河变清,渭河变清,黄河变清呀?如果给各大河流都能安上水阀,人为地控制水流,让河水变清再流走该多好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由于打工的缘故,有幸到了高陵,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泾河和渭河两河交汇处,想亲眼目睹泾渭分明。

我惊奇的发现,泾河的水,反而清于渭河的水。现实冲击着我的记忆,难道老师当年的解释是错误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翻阅了资料,才有所了解。

泾河全长四百五十五公里,流域面积四万五千四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平均含沙量一百四十一公斤\/立方米,每年有三点一亿吨泥沙输入黄河,是输沙量最大的二级支流。河流中有许多瀑布急流,落差三至七米,多年平均年流量十七点四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十二点三亿立方米。

现在的泾河上,修建有好多座水电站,在泾阳张家山建有着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引水灌溉泾阳、三原、高陵。每个工程都有拦腰截断泾河的水坝,这些水坝都有抑制水流、沉淀泥沙的作用。而每座水库,都有库容聚水功能,从而使得泾河流水量,比过去没有库容的时候,流量相应减少,尤其是干旱少雨时,更为明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自小河流水,流淌在深沟的山石之上,冲不起泥沙。只要没有下雨天,从塬顶上流下的雨水冲刷,小河流的就是清水。加之泾河流入陕西,水的流域基本都在冲光泥土的山石之上。所以就形成汛期泥沙量超过渭河,即泾浊渭清。非汛期泾河又清于渭河,即泾清渭浊的自然现象。

实际上泾河未变,是现时代的人,用强大的水利工程,改变的泾河。我想如果未来,国家能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泾渭两河的流水,两河都将变成清水河,河水没有区分,这个自然风景将会消失,泾渭分明也将成为书本记载,现实不复存在。

现有消息传来,东庄水库,已从计划移到实际,并已开始动工,河道区域住户让其搬迁,河道的耕地也被征用,水库正在建设中,工程是巨大而又宏伟的,是改造泾河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心期望,东庄水库工程能早点完工,让没有管控的泾河,变成既能发电,又能使得泾河变成清水河,不再给渭河带去泥沙,也能为渭河,黄河变清做点贡献。

衷心的期望,将来能在黄河之上,多安几道水阀管控黄河,使黄河也能变成清水河。再不因为河水泛滥,给下游带来灾难。治理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一代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就交给下一代来完成。只要有一个宏伟的设想,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最终会完成这个目标。

泾河,就像条巨蟒,开天辟地以来,就盘踞在茫茫的黄土高原,它真实的写照就是:

山梁万道平地躺,小河相隔翘首望。

汇聚泾河绕黄土,恰是苍天养黄蟒。

滚滚的泾河浊流,冲击着黄土高坡,毫不吝啬地带走了它的泥土和污垢,留下道道不可填堵的深沟。支离破碎的山沟和被它肆虐过的顽石,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凶猛与无情,住在泾河岸边的人们,领略过它的疯狂与残忍。

似乎一些人,被这强大的自然现象所迷惑或感染,从而做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情来,恰是生活激流,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流淌着混杂的精神浊流。而这浊流,让人愤怒、让人伤心、让人感叹、让人激动、让人流泪、让人难忘。这一切,就像泾河雕刻了黄土高原,留下一道长而深的沟壑一样。在人们的心灵里,留下道道不可磨灭的印迹。

那沟沟坎坎上,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以及他们挥洒的汗水与泪水,如同这山梁一样,永久的保存在这片大地上。

河水,它可以带走泥沙、带走时间、甚至可以带走一切,但它永远也带不走,沿河岸边人们纯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恰恰留给人们的是,勤劳、执着、憨厚、持家的执念。泾河岸边人们的情感,如同泾河之水,永久地翻腾着、坚强地奔流着、世代地延续着。

泾河以混浊称着,那么,生活在泾河岸边的人们,他们以什么称着呢?本人想通过这本书,和大家展开深入探讨。

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那个:军阀混战,地方割据,土匪猖狂,盗贼四起,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民国末年,整个社会如同浊流滚滚的泾河之水,混杂的无法澄清。

人们的情感如同清泉,流入浑浊之中,再也看不到原本清澈的影子。所有的一切,都被污泥浊水,污染的看不到本来的面目,人性泯灭,生灵涂炭,社会进入最黑暗的时期。生活在最底下,本质有着传统,善良的人们,被现实扭曲了灵魂的小丑们蹂躏着,上演出一幕幕惨无人道的行径。他们在困苦中挣扎着,煎熬着,拼命着,维系着自己弱小而又顽强的生命。

生命的欲望、生活的期盼、养育的责任、儿女的牵挂、激励着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在漫长的岁月里,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曙光的来临。

本书以一个逃难母女的一生为主线,反映了两个家族,在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兴盛衰败、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着庄稼人,善良、淳朴、正直、执着、传统的一面。又有被浊流污染而成的丑陋、邪恶、自私、愚昧、绝情的一面。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和山里人的喜怒哀乐紧紧相扣,是庄稼人情感的倾诉、是一代人在所特定的年代里生活的真实写照。

只因社会处在最黑暗的时期,人们处在最悲惨岁月,所以才有许多悲剧发生,而非人主观刻意。尊重现实,尊重前辈的辛勤付出和他们的人格,是本人信奉的宗旨。

本书名定为《浊流》,明面上是描写泾河浊流,实际寓意泾河岸边人们生活中、以及思想里的污泥浊水,来达到现实与生活,以及精神层面的三层含义。

因人观察事物,站立的角度不同,以及个人观点、认知的差异,难免出现偏差和失误,所以,本人接受任何方面的批评与指导,图求勉励,以求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生路万般不同。

探生活重重劫难,告后人珍惜生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

嘟嘟嘟633

开局穿成反派,我该如何自救

塞外杨少

综影视:绿茶女配拥有变美系统

宁檬萌不萌

八零养崽:病美人被铁血硬汉宠上天

抱浮

酒鬼小师弟

林曦橙

我在修仙界种田飞升

忘忧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