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我是这个意思吗?
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我是这个意思吗?,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次吵得更凶,甚至开始人身攻击。若不加以阻止,恐怕会升级为物理攻击。
“不要吵了,不要吵了,”苏元禄又去满场安抚,“诸君,若欲发言,请先举手。”
刷刷刷,手举起一大堆。
苏元禄从老师开始点名:“陈先生,你先讲。”
陈立德根本坐不住,直接走入场中,质问李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哪来的平等。你在搅乱纲常!”
李佑微笑道:“纲,绳也,法也,制也。无非指人位,这与人格有关吗?这妨碍人格平等吗?”
陈立德终于忍不住了:“若君上无德,难道臣子还能造反不成?”
李佑收起笑容,表情严肃,拱手向北:“若君上无德,臣子更当勤修德行,辅佐君上贤明仁爱,此正是‘致君尧舜上’之理。”
陈立德对此无法反驳,顿时急得额头冒汗,捶胸顿足道:“孔颖达言,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理。既然夫倡妇随,便是男尊女卑、夫尊妻卑。丈夫即便无德,妇人也只能跟随!”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另一个老师大喊:“老匹夫,你真真该死,竟敢曲解孔颖达之言!”
陈立德回呛道:“此便孔颖达本意,我又哪里曲解了?”
等大家闹得差不多了,等苏元禄压下辩场噪音,李佑才微笑道:“陈先生,这句话不是孔颖达说的,是孔颖达在书中收纳的汉儒之言。”
汉儒说的?陈立德有些尴尬,他以为是孔颖达说的。不过输人不输阵,再次嘴硬道:“既然孔颖达收纳汉儒之言,便是孔颖达赞同此理!”
李佑哈哈大笑:“陈先生,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太多儒家经义。可要说到孔颖达,那还是有些研究的。清风书院的藏书楼,有孔颖达的所有注疏,包括他与弟子的问答记录。这三年来,在下可是把孔颖达的注疏都读完了。请问陈先生,孔颖达的着作,你又读了多少?”
陈立德顿感不妙,关于孔颖达的文章,他只认真读过《五经正义》,因为那是科举考试内容。当然,陈立德比普通士子更强,他还粗略读过《礼记正义》。至于孔颖达的其他注疏,闲得蛋疼才会跑去读。
“莫要扯那许多,孔颖达收纳汉儒之言,赞成夫倡妇随之论,”陈立德冷笑道,“你说男女平等,你说夫妻平等,便是忤逆了孔颖达和汉儒!”
李佑摇头道:“孔颖达收纳的汉儒之言可多了,还包括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句话也是汉儒说的?陈立德心中暗道侥幸,他还以为是孔颖达说的呢,刚才差点就一起吼出来了。
李佑环顾场上众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害了多少女子?若是孔颖达泉下有知,怕要痛骂徒子徒孙,一个个都是数典忘祖之辈!”“难道守节还有错?”陈立德顿时兴奋起来,认为自己抓住了李佑的话柄。
李佑从怀里掏出几张纸,都是他摘抄的孔颖达注疏,专门为今天的辩论做准备。
翻开孔颖达注疏,李佑开始给孔颖达正名:“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当中,记录了汉代经师让甥女改嫁两次的故事。孔颖达的弟子不解,为何汉儒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汉代经师却让甥女两次失节改嫁。陈先生,你知道孔颖达怎么回答吗?”
陈立德已经快疯了,仿佛被颠覆三观。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汉儒,其师居然自己违背,而且还违背了两次!
李佑继续说:“孔颖达回答,大纲恁地,但人亦有所不能尽者!”
孔颖达的意思很明显,守节是儒家纲常,固然应该遵守。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能把对圣人的要求强加于凡人之身。
陈立德立即抓住其中关键:“人亦不能尽者,是因为礼乐崩坏,凡人不能遵守纲常,孔颖达对此痛心疾首!”
“真是这样吗?”李佑低头查找孔颖达注疏,说道:“那再来看孔颖达说的其他话。孔颖达有言:礼之大体,固重于食色矣,然其间事之大小缓急不同,则亦或有反轻于食色者,惟理明义精者,为能权之而不失耳。”
(孔颖达说:礼法固然重要,但世间之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真正明白经义道理的人,才能权衡其中利弊得失。)
李佑继续说:“这句话,可能还模棱两可。咱们再看下一句:盖经者只是存得个大法,正当的道理而已。盖精微曲折处,固非经之所能尽也……权者即是经之要妙处也。”
(孔颖达说:儒家经义,只提供纲领性精神,只提供正当的道理。细微之处,难以言尽。审时度势,应对变化,不生搬硬套经义,要灵活运用经义,才是真正掌握了经义的精髓。)
陈立德还不肯认输:“此段话,乃孔颖达辩经,非孔颖达赞同寡妇改嫁。”
“好,那就说更直接的,”李佑继续讲述孔颖达注疏,“陈师中之妹不愿改嫁,孔颖达这样劝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
轰动!全场轰动!无数师生都惊得站起来,他们寒窗苦读,以孔颖达注疏为尊。从来就不知道,孔颖达竟然劝寡妇改嫁,竟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迂腐之言。
原来,你是这样的孔颖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