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作为胡府的管家,胡义平日里在胡惟庸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低调老实,但在外面,他可是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许多人费尽心思也攀不上他这层关系。
凭借着胡府管家的身份,一般的官员都会给他几分面子——虽然这面子是看在胡惟庸的份上。
在胡惟庸的下,胡义深知要韬光养晦,不要轻易出头。
因此,他低调地充当了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中介。
当一些官员需要去其他衙门办事,却找不到门路或信得过的人时,他们就会找胡义。
凭借胡府的人脉网络,胡义只需一句话,便能介绍合适的官员帮忙。
偏偏,胡府还不收钱,顶多偶尔让人帮忙打听一些不犯忌讳的消息,省去了亲自去查的麻烦。
胡府与胡义在外人眼中看似低调,实则影响力深远。
这次,胡惟庸交代的事情,胡义只是去翰林院转了一圈,便大致摸清了情况。
然而,他听到的消息让他感到有些不对劲。
于是,不放心的胡义又去街市上找了两个熟悉的衙役打听,这才带着满腹疑问回了家。
“老爷,打听完了!”
“嗯,说说,闹成什么样了?”
胡惟庸满怀期待。
最好能闹出点大动静来!
要是能让老朱把自己革职,那就更好了。
没想到胡义犹豫了一下,略带迷茫地回答。
“老爷,外面说您出题难的倒是不少。”
“可要说、告御状、抱怨的,真没有!”
胡惟庸眉头一皱。
“这个应该有!”
胡义面露难色。
“这个真没有!”
“嘶……这帮学子怎么想的?怎么就不抱怨抱怨、闹腾闹腾呢?”
“呸,废物!”
听着自家老爷嘀嘀咕咕地骂街,胡义老老实实地低下了头。
他恨不得自己这会儿是个聋子。
有些事,他是真不想知道啊。
好在胡惟庸也没逼他,直接一挥手让他离开了。
胡惟庸坐在书房内,脸色格外难看地自言自语道。
“怎么这帮废物连个抱怨都没有呢?”
“这种题,难成这样,你们都不抱怨?”
“不是,你们这是受虐狂不成?”
“你们这帮菜鸟考这种题能考上?”
“淦!你们不抱怨不闹腾,老子在老朱那儿的名声怎么败坏啊!”
不怪胡惟庸着急啊!
他弄出这么一道截搭题,真就是为了让自己名声败坏一点来着。
毕竟,在他看来,这么刁钻的题目,考生不骂街才怪,是吧。
甚至,在他看来,这截搭题压根就不是给人做的!
毕竟鬼知道怎么拆题、破题,还得在大脑里装个搜索引擎去搜文本?
据说前世出这种截搭题的主考官,都被考生们喷得丢官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胡惟庸才想着,靠着这事儿不说丢官,但至少败坏下名声绝对没问题吧。
出乎意料的是,这帮家伙居然忍住了!胡惟庸也没料到,考生们已经被他连续两关的折磨折腾得麻木了,早已习惯了这种!
突然出现一道相对正常的题目,他们又怎会不接受呢?可他们接受了,胡大老爷却难受了!
本来打算找老爹谈点事的胡仁彬,一见自家老爹的脸色,顿时吓得瑟瑟发抖。
天哪,又要挨打了。
(本章完)
---
胡惟庸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算是明白了,这帮考生已经被考得油滑了。
前两次的折腾,让这些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功成名就的家伙彻底记住了。
经过两轮的磨炼,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难度的题目。
也就是说,出这种题已经不会得罪人了。
娘的,这下有点麻烦了。
看来下次还得出些更稀奇古怪的题目,不好好为难他们一顿,士林中的名声怎么败坏?
名声不败坏,朱元璋那家伙还是会忌惮我怎么办?朱元璋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这年头,很多事情并不讲究证据,皇帝一句怀疑,便能找个罪名把人抄家灭族。
既然我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那就必须把所有可能惹到他的隐患都消除掉。
只有这样,才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嗯,就这么办!下定决心后,胡惟庸这几天终于老老实实去礼部上班了。
没办法,他终究是主考官。
平时可以摸鱼,但到了阅卷的时候,他也逃不掉。
这里头一系列事情都需要他主持和签字盖章。
没有他的点头,报上去的名单就是一张废纸。
而且,秀才功名虽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但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在应天城里,一个秀才在普通人眼里也算是个有身份的人物了。
在应天府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在某些小地方,一个村里如果没有秀才,另一个村里有,那么没秀才的村子见了有秀才的村子,说话都不敢大声。
即便是考中了秀才,面对官员时也会多几分自信。
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离正式步入官场又近了一步。
因此,选拔人才、为国家举荐贤能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之前胡惟庸在出题时,可以随心所欲。
只要不违背规则,他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
其他礼部官员,也只能听之任之。
但到了阅卷环节,情况就不同了,这里涉及连带责任,一旦出了问题,影响范围广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