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胡惟庸也难得地安分守己地待在礼部。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最终的放榜名单,必须得到胡惟庸的认可。
案首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的责任并不小。
不过,胡惟庸对此并不太在意。
因为他只需负责应天府本地的童子试。
大明其他地方都是由当地县令负责的。
至于为什么应天府有自己的知府,却要把童子试的任务交给胡惟庸?
呵呵,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前世作恶,附郭省城。
十世作恶,附郭京城。
应天府作为京畿重地、大明首善之区,六部三司以及整个大明朝廷都设在这里。
那么,为朝廷选拔贤才的权利,自然不会被礼部放过。
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好处,如果还不把握住,那就枉费了礼部尚书比应天知府高出两品的地位。
胡惟庸对这背后的算计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他并不在意。
既然这几年来一直都是礼部在操办此事,他自然也就按部就班。
至于应天知府的抱怨,无论如何也抱怨不到他这位主考官头上。
毕竟,谁都清楚,这件事的决定权在朝堂和礼部高层。
当然,胡惟庸也不会愚蠢到为了推卸工作、偷懒,就把这事推给应天府。
那样的话,应天知府表面上会感激涕零,但背地里肯定会骂胡惟庸是傻子。
更别提还会得罪礼部上下。
毕竟,这损害的是礼部的利益。
胡大老爷虽然不怕得罪人,甚至有时巴不得得罪几个。
但也得看是什么事情!
得罪学子,败坏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那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若是得罪了太多同僚,即便朱元璋没打算收拾他,那些被他得罪过的人恐怕也不会放过他。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谁能经得起这样的惦记?
胡惟庸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才如此“安分”地工作。
眼看着应天府的榜单和成绩都处理完毕,胡惟庸终于松了一口气。
好了,这件事忙完了,下次的乡试得等到明年了。
到时候可以好好准备一番。
如今已接近年底,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应天府的院试结果一出,放榜的日子便热闹非凡。
考生们这些日子可谓是煎熬至极。
尤其是这次考的还是《论语》!
当学子们事后发现自己连《论语》里的题目都没答对时,那叫一个痛苦。
最惨的是那些遇到严厉老师的。
碰上脾气暴躁的,直接上手就打。
不打怎么行?
自家学生在贡院里连《论语》都背不出来,这事儿到哪儿说都说不通。
如今两位夫子凑在一起,开口闭口就是自家学生这次院试的表现。
说白了,胡惟庸这道题竟成了夫子们验证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标杆。
不管平日里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水平,学生连《论语》都背不出来,那你不是废物是什么?
老话说“说相声的盼着死同行”,实际上哪个行业不盼着同行倒霉?
所以这段时间,尤其是那些互相看不顺眼的夫子,斗得那叫一个激烈。
而在外边受了气,回去自然继续收拾自家学生。
不过,再怎么吹嘘,终究还是要用成绩说话。
你说你学生学问好,文章写得漂亮,我说我的徒弟更厉害。
你来我往的斗嘴不过瘾,动手又怕有辱斯文。
到了最后,还是得看科举放榜的结果。
到了这天,应天府总共八个县,八个县同时放榜。
这次放榜时,不仅仅是考生在看。
夫子们干脆带着自家学生直接堵在县衙门口,等着最终的结果。
许多考生都在等着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今年的考生们,可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啊。
(本章完)
---
“陈老狗,哈哈哈,我的得意排名第七,怎么样,服不服?”
随着一阵几乎失控的笑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夫子,满脸得意地看着对面的另一个老头。
那老头正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那张高大的红榜,根本没空理会他的老对手。
没过多久,被称为陈老狗的夫子突然眼睛一亮,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色。
他转过头,看了眼那位兴高采烈老头,说道:
“张麻子,你这条老狗在这儿乱叫什么?”
“你还敢说自己会教书育人?”
“得志便猖狂,说的就是你这种人!”
“看看,我家小子不仅中了院试第十一,他那个不成器的师兄还中了第十九。”
“哈哈哈,我三个徒弟参加考试,中了两个,这不正说明我教得好?”
“至于你那得意门生?”
“呸!他能中第六,那完全是因为他天赋好!”
“你五个学生参考,只中了这一个,还有什么脸吹嘘自己会教书?”
“张麻子,你果然就是个误人子弟的废物!”
这两个平日里装得仙风道骨、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今天算是彻底撕破脸了,连最后一点面子都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