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7章 渐进匠法,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三,文华殿上,鎏金兽首香炉在御案上吞吐青烟,朱厚照指尖划过《周礼·考工记》泛黄的书页,目光扫过丹墀下分列的九卿。昨日早朝刘瑾倒台的余波尚未消散,殿内弥漫着比炭火更灼人的紧张气息。

「陛下,」户部尚书王琼率先出列,神情局促,「昨儿考工院呈来的《匠作条陈》,臣以为「匠班银」试点需从长计议……」

「王尚书且慢,」朱厚照抬手打断,「朕听闻你府上的庖厨是轮班匠?」

王琼一怔,额角沁出冷汗:「回陛下,确是应天府的……」

「既是轮班匠,」朱厚照翻开《大明会典》,「按洪武二十六年例,每年需赴京服役三月。可朕听说,你府上的庖厨已在京城待了五年?」

殿内响起低低的私语。杨廷和捋须道:「陛下明鉴,轮班匠逃亡之风日盛,江南织工去年竟有三成未到京应役。」他展开《匠户逃亡奏疏》,「臣等查过,逃亡匠户多流入私窑,或被藩王招募,究其根本,实因「役重银贵」所致。」

朱厚照适时举起《天工开物》翰林院刊印本——扉页「文渊阁藏」印鉴清晰,「朕命翰林翻检内库,得宋应星《天工开物》抄本,内载「松烟墨验铜法」。」他翻开「冶铜」篇,指节敲过「铅砂遇墨显青斑」图示,「此书成于万历年间,却与《梦溪笔谈》「以墨试金」法相通,足见验铜之术乃古今共通的「格物」之道。今匠户困于徭役,何谈「格物致知」?」

「陛下,」王琼急道,「匠户世役乃太祖定制,若开纳银先例,且不说「以银代役」有违祖制,单是纳银标准便难以服众!」

「哦?」朱厚照挑眉,「王尚书以为,多少银两相宜?」

王琼一咬牙:「至多……年纳银一钱!」

「一钱?」朱厚照冷笑,掷出《江南织工收入密报》,「据锦衣卫查访,江南私坊织工月赚五钱,年入六两白银,纳银三钱不过半月收入,何谈「难以服众」?」他转向杨廷和,「杨爱卿,你说呢?」

杨廷和趁机出列:「陛下,臣建议「匠班银」分等而治:轮班匠年纳银三钱,住坐匠减半,且允许以精铁、硫磺等实物折抵。」他展开《匠班银试算疏》,「如此,既比嘉靖朝「四钱五分」轻徭,又可激励匠人专精技艺。」

朱厚照颔首:「准奏。即日起,山西阳城铁厂、江南织染局归考工院直管,轮班匠年纳银三钱,住坐匠一钱五分,技术改良可抵半银。」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工部尚书林瀚,「考工院设「验铜监」,由翰林院编修与匠人共同署理,防着有人借「古制」之名贪墨。」

此时,张忠捧着密报入殿:「陛下,御马监张永私扣草料银五千两,藏于马槽夹层!」

朱厚照冷笑:「张永屡犯祖制,按《皇明祖训》当革职抄家。」他转向杨廷和,「但念其随朕多年,贬为孝陵净军,永不得回京。」

殿外喧哗骤起,锦衣卫押着谷大用闯入:「启禀陛下,谷大用私刻伪印,与蒙古细作私通卖废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误惹权臣:九千岁追妻追麻了

由它

恶女流放垃圾星,靠白嫖系统逆袭

珋沅

末世:带未婚妻荒野求生

一只老干部

1959:狗子打野太猛让我家天天吃肉

神松

末世之小胖崛起

聚云成雨

我开挂加点,偏要说我是武学圣体

黎黎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