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4章 蜀汉硬核打工人:在绝境中撑起半边天的孤勇者,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安六年(201 年)的南郡枝江,16 岁的霍峻跪在兄长霍笃的灵前,望着案上染血的佩剑发呆。兄长临终前抓着他的手:\"部曲数百人,今后由你统领。\" 这个从未摸过兵权的少年,从此接过了霍家军的帅旗。荆州牧刘表看重霍家在地方的影响力,任命他为中郎将,却不知这个面容冷峻的年轻人,早已在心底埋下了择主而事的种子。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大军压境,刘表病逝,荆州陷入混乱。霍峻站在长江边,望着顺流而下的刘备船队,突然想起父亲曾说:\"刘玄德弘毅宽厚,终成大事。\" 他果断率部曲投奔,在当阳长坂坡初次见识了刘备的仁厚 —— 当其他诸侯忙着抢地盘时,刘备却带着十万百姓撤退,哪怕被曹操骑兵追上,也不愿抛弃百姓。

建安十六年(211 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霍峻奉命驻守葭萌城。这座位于蜀地北门的小城,成了他人生的试金石。张鲁的使者杨帛带着三千精兵来到城下,马蹄扬起的尘土模糊了他的脸:\"霍将军若开城共守,张鲁将军愿分三郡之地。\" 霍峻登上城楼,手按剑柄向前半步,阳光在他甲胄上折射出冷光:\"我的头可以给你 ——\" 他突然拔剑出鞘,寒光闪过,杨帛的头盔缨带应声而断,\"但葭萌城,是刘使君入蜀的根基,有我霍峻在,城在人在。\"

建安十七年(212 年)春,刘璋撕毁盟约,派扶禁、向存率万余大军扑向葭萌。霍峻站在城墙上,看着敌军营帐如繁星般铺满山谷,转头问部将罗宪:\"库里还有多少石粮食?\" 罗宪答:\"不足三百石,仅够百人吃三月。\" 他却笑了:\"敌军远来,利在速战,咱们偏要拖。\"

霍峻的守城战术堪称教科书级:白天让老弱在城墙上摇旗呐喊,晚上派精锐缒城夜袭,火烧敌军粮草;他让人在城楼上架设 \"投石机\",用山上的花岗岩打磨成百斤重的石弹,专门砸向敌军的攻城塔;最绝的是针对地道战,他在城内深挖壕沟,发现敌军地道后立刻灌水,让地道变成吞噬敌军的陷阱。

围城半年,敌军死伤数千,却连城墙都没摸到。向存气得发疯,亲自督军攻城,却在一个雨夜被霍峻的伏兵砍断左臂。扶禁想退兵,向存却吼道:\"拿不下葭萌,回去也是死!\" 然而士气已泄,曹军的懈怠被霍峻敏锐捕捉。建安十八年(213 年)正月,他发现敌军营帐灯火稀疏,果断打开城门,率 300 精兵直扑向存中军帐。向存正在熟睡,梦中听见喊杀声,刚睁眼就看见霍峻的剑尖抵住咽喉:\"叛贼,可识霍某?\"

刘备入蜀后,特意将广汉郡分出梓潼郡,任命霍峻为太守、裨将军。他在任期间,推行 \"军屯制\",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垦荒,梓潼郡的粮食产量三年翻了两番。可惜天妒英才,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霍峻突然染上时疫,临终前握着刘备的手:\"未能随主公北伐,憾矣。\"

刘备亲自为他主持葬礼,率诸葛亮、法正等重臣素服吊祭,甚至留宿墓上整夜。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虽未提霍峻,却在给刘禅的密奏中说:\"葭萌之守,非霍峻不能成此大功,其忠勇可追赵充国。\" 霍峻之子霍弋,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后主时永昌郡夷獠叛乱,他带着五千精兵入山,采用 \"分化瓦解 + 精准打击\" 策略,先招降较弱的部落,再集中兵力攻打顽抗的豪帅,不到三个月便平定叛乱。蜀汉灭亡后,他与巴东领军罗宪各守一方,拒绝东吴的招降,直到确认刘禅投降,才开城降魏 —— 霍家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对蜀汉的忠诚。

建安十九年(214 年)的梓潼城,王连站在城楼,看着刘备的大军在城下安营扎寨。作为刘璋任命的梓潼令,他已收到刘备的劝降信,信末写着:\"先生闭城拒我,乃义也;若肯来降,必委重任。\" 他却将信投入火盆,对主簿说:\"食刘璋之禄,当为刘璋守土,纵死无憾。\"

刘备围城三日,见劝降无果,本想强攻,却被法正拦住:\"梓潼乃蜀北要冲,若屠城,恐失民心。\" 刘备遂绕开梓潼,直取成都。直到刘璋投降,王连才开城请罪,刘备却扶起他:\"先生能为旧主守土,必能为新主尽忠。\" 从此,这个曾让刘备吃闭门羹的小吏,成了蜀汉财政的掌舵人。

王连接手司盐校尉时,蜀地盐铁管理混乱,私盐贩子横行,官府收入不足三成。他带着几个书吏走遍犍为、蜀郡的盐井,发现火井(天然气井)煮盐效率低下,当即招募工匠改良灶炉,将竹制导管换成铜管,使盐产量从每日百斤增至三百斤。他在成都设立 \"盐铁署\",制定《盐铁专卖法》,规定 \"民间煮盐须官府备案,私售者断指\",同时设立 \"盐铁巡检司\",派心腹将领率千余人巡逻,不到一年,私盐案减少七成。

更绝的是他的人才选拔。他从郡县小吏中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蜀汉重臣。吕乂任典曹都尉时,王连教他 \"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后来吕乂在蜀郡清查漏户,竟查出万余隐匿人口,充实了兵源。诸葛亮北伐时,军饷之所以能持续供应,全靠王连打下的财政基础 —— 他离任时,蜀汉国库的存粮足够十万大军吃三年,盐铁储备更是翻了五倍。

建兴元年(223 年),南中诸郡叛乱,诸葛亮准备亲征。王连得知后,连夜闯入丞相府,跪在台阶上不肯起来:\"南中之地,卑湿暑热,疫疠横行,昔日马援征交趾,士卒死者十之六七。丞相乃国之柱石,岂可轻涉险地?\" 诸葛亮叹道:\"吾非不知,然诸将才不及吾,恐误大事。\" 王连抬头,眼中布满血丝:\"昔高祖用韩信、彭越,皆放手任之。蜀中虽小,岂无可用之将?\"

他的劝谏让诸葛亮犹豫了三个月,期间他四处奔走,联合李严、向朗等重臣上书,恳请诸葛亮坐镇成都。可惜天不假年,王连在劝谏后不久病逝,临终前还让人抬着他巡视盐铁署,确认储备无误才合上眼睛。诸葛亮南征时,特意选用王连提拔的马忠、张嶷为将,果然平定叛乱 —— 这既是对王连的告慰,也是对他 \"举贤任能\" 策略的肯定。

建安十三年(208 年)的临沮县衙,向朗望着北方的硝烟,手中的《春秋》再也读不下去。刘表病逝,次子刘琮投降曹操,他连夜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和万卷藏书投奔刘备:\"刘景升虽厚待我,但胸无大志,难成气候。\" 刘备任命他为秭归、夷道等四县都督,他在任期间,将四县打造成荆州的 \"粮草基地\",赤壁之战时,十万吴军的粮草,有三成来自他管辖的区域。

向朗与马谡的交情,始于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当时马谡任绵竹令,向朗路过绵竹,见他在县衙与百姓讨论农桑,不禁心生好感:\"幼常治县,能亲百姓,异日必成大器。\" 此后两人常书信往来,讨论兵法与治国。街亭之战后,马谡逃亡,向朗明知不报会被追责,却选择沉默:\"幼常虽败,然乃吾友,岂能效蒯通卖主求荣?\"

被诸葛亮免职后,向朗回到成都,在城南建了座 \"集贤阁\",将毕生藏书分门别类,还在门口挂了块匾:\"典籍乃治国之根,育人之本。\" 他每天黎明即起,戴着老花镜校勘典籍,发现《汉书?地理志》中的谬误,竟徒步数十里,到都江堰实地考察,证实 \"湔氐道\" 应属蜀郡而非广汉郡。

延熙五年(242 年),八十岁的向朗做了件轰动蜀中的事:他将集贤阁对外开放,允许任何士子入内读书,还亲自讲解《周礼》《左传》。每次讲课,台下坐满了穿着粗布衣裳的寒门子弟,他总是说:\"昔萧何收秦图籍,乃知天下虚实。吾辈校书,亦为蜀汉存文脉。\"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蜀汉后期的文官,十有六七曾在集贤阁读过书,包括后来的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

向朗的侄子向宠,是蜀汉少有的 \"儒将\"。秭归之战,刘备大军溃败,唯独向宠的营地完好无损,刘备赞他 \"治兵如治家,严而不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特意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他任中部督,典宿卫兵,将禁军训练得 \"止如山,动如风\",连孙权的密探都惊叹:\"蜀汉禁卫,甲仗鲜明,胜过曹魏。\" 可惜延熙三年(240 年),向宠征汉嘉蛮夷时,因叛徒出卖遇害,临终前仍下令:\"勿恋战,保士卒全归。\" 他的死讯传回成都,向朗老泪纵横,却拒绝了刘禅的抚恤:\"宠为国捐躯,乃份内事,何敢受赏?\"

建安十九年(214 年)的德阳陌下,张裔望着漫山遍野的张飞大军,手中令旗数次滑落。作为刘璋的帐下司马,他奉命阻击张飞,却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逃回成都。刘璋无奈,派他向刘备请降,他硬着头皮来到刘备军中,却被刘备的气度震慑:\"先生能为刘璋尽忠,必能为孤尽责。\" 从此,这个曾被张飞打得丢盔弃甲的败将,成了蜀汉的 \"外交达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灵籁

御前带团子侍卫

天照岛

墨笔点缀繁星

量子异变带我闯清朝

墨逸尘风

腹黑小萝莉,穿越80带飞我妈

弦音之下

这个修仙过于日常

寒兮帝

是谁炸了地球?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霄霄鱼蟹